在看《夏山学校》,跟《窗边的小豆豆》类似,小豆豆的巴学园在日本,这个夏山在英国。以我个人的理解进这个学校的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些“难搞”,有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有可能是孩子本身的问题,应该都算是教育个案。
书中阐述的教育观点很多能够引发思考,也有的不能认同,这可能跟国情亦或是本人的理解能力有关,不管怎么说其实要说好的教育方式,真的是适合孩子发展、促进孩子成长进步、给孩子自由空间的为基本,而夏山学校的基本理念就是: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看上去是不是有些理想化?
夏山学校的样子:上课完全自由,孩子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一年到头不上课。学校有课程表,但那是给老师准备的。
夏山学校的创始人在普通学校执教多年,对其他的教育方法也都很了解,他认为那些学校(我们所认同的普通学校教育)的教育方法是以成人的观念来决定孩子该怎样成长和学习的。尼尔特别重视对孩子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
跟一般教育相比,夏山学校相信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在于寻找兴趣。教育是为人生做的准备。
作者认为:书本是学校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的只是读、写、算,其余需要的都是工具,泥巴、运动、戏剧、图画和自由。对大多数青少年而言,学校课程不过是在浪费时间、精力和耐心,它剥夺了孩子们最重要的玩耍权利,造就的不过是一批小老头而已。
尼尔还说:承认儿童时代是游戏的时代,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担心孩子的前途,成年人剥夺了他们玩的权利。现代文明的罪恶,可以说是不给够孩子足够的游戏时间。换句话说,在变成大人之前,每个孩子都已经被训练成大人了。
以上观点真该让教育管理者们看看,五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还停在初级阶段,甚至是已经滞后,(本书写于1968年)现在的应试教育、速成教育、美其名曰的素质教育,真的是为了孩子的发展考虑吗?还是为了适应社会、为了个人生存,这些问题还真的需要仔细思考。
我一直以为教育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最靠谱最实在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特例,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量身打造、量体裁衣才会让孩子穿上合体的制服、才会展现更得体优雅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