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给两个三四年级的小朋友上课,同事提议我去某app可以看到国家级的优秀老师讲网课。
我乖乖去看了。然后看得睡着了…
也许是因为上这些网站要“规范”吧,我猜想真正的课堂应该不会如此无趣,因为,要真是这样的话,很难让小孩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
不过其中好一些环节,跟我那个年代上语文课相似度还是蛮高的。所以它也勾起了我小时候对语文课的“痛苦”。
我吧,从小还挺爱看书,所以我不讨厌语文,也从没有像同学们害怕写作文的体验,语文成绩也还可以。
但语文课我就觉得挺无聊的,也不知道学到些什么的糊涂感。
并不是说我的语文老师不好,我只是觉得在正统学校里,大部分的语文课的教学方法,都是比较功利的。你只是掌握了生字词,掌握了课文大意,该背的会背该写的会写…就可以了,能够确保你考试做题正确就可以了。
这回因为要依据课本,所以教孩子之前我必须自己先准备,所以真正预习的是我自己。
我翻开课文一读,连连感叹,这儿写得多么好啊!那儿描述得多么有画面感啊!
可我从前几乎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只有生字词、生字词……
这样太浪费一篇课文了。
我回想起小时候看书,我是真的很爱看书,而且喜欢的爱反复看。小学时就有“读书笔记”这项作业了,我也写,但那只是为了交作业。
初中时我就发现,拿起笔时文思泉涌,并不是靠那个积累好词好句的本子的。
说来有意思,那会儿就会向内觉察了。
我琢磨自己到底是怎么写出一段话的,而后发现,是提笔是脑袋里有一个画面,然后自己就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了。
我又琢磨,那个画面是怎么来的?我没有见过这个画面呀!
后来我想明白了,是我在阅读时,通过文字,大脑形成一个想象的画面。有些画面和感觉就留在我大脑里了,等我写到有类似感觉时候,就会联想起这个画面,便自己去描写这个画面了。
虽然现在文笔已荒废退化,但小时候作文还是写得挺好的。那会儿姨妈总问我,作文怎么才能写得好?姨妈开的个补习班,她希望我分享下经验,她的办法总是让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用到作文上。
我那会还没想明白,总也回答不出,就顺着她说,多看书,多写。她问是不是要多摘抄好词好句,我嘴上也嗯嗯地答应着,但心里想的是:这不能说是完全没帮助,但光抄肯定是没用…
现在才能理解,我这方法和姨妈的方法,不一样之处在于:她的是把优美词句直接“复制”、“粘贴”,而我是把联想到的画面与感受刻到自己的记忆中,再到有类似场景或感觉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我这是经过了自己头脑的翻译呀。两者之间,是相差了一整套操作呀。
又扯远了。
说起这上课,本是揣着“你教我怎么教,我就会教”的心态,但昨天去爷爷奶奶家时聊天提起,我无奈说我对学科教学其实没有兴趣,因为我觉得有更重要的东西。二婶一下点醒我:你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去教的。
对呀,我说我担心家长和其他老师担心我的教学方法不够“正规”,但我并不是没有选择权的呀。
我可以选择在这个基础上,加入我的学习方法。是那句话给了我一些勇气。
回家路上,看了讲课的视频,昏昏欲睡,我的感受更加强烈:如果孩子学习得痛苦无趣,那还能凭什么帮助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动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