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味道,点滴入心,如细水,缓缓流淌在心间,藏匿于记忆深处,这是乡味,而家乡的味道,触动的不仅是味蕾更是一个远方游子的心。许久没回去了,自上高中以后,便不似从前了,回老家的次数少之又少,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只能通过那短暂的通话联系着我与家乡,而家乡的味道也在急于回乡的焦急中愈发浓烈了。
奶奶的手艺
最爱的是奶奶做的菜。奶奶是用不惯煤气灶的,于是廊下仍是那不知陪伴了奶奶多少年的土灶,一旁,是总不见少的柴火。奶奶做菜,油盐酱醋就是最完美的搭配。我爱看奶奶做菜,常搬-个马扎, 静静坐在一旁,看锅里咕噜咕噜的汤不断翻滚着,有时端一只碗,心满意足地品尝着奶奶夹给我的第一块肉,幸福得不得了。
家里人爱吃辣,一年四季,桌上从不缺辣椒油。取园中种的辣椒,经过太阳光的沐浴后,由奶奶捣碎,洒上剁碎的花生,最后再浇上刚熬好的热油,看着辣椒面在油花中喷喷地冒着泡,配上辣椒油能吃上好几个煎饼呢。冬天,奶奶总不忘做上几坛臭豆腐。刚人冬,奶奶便早早买好了豆腐,切成均等的四方块,盖上纱布,等待着真菌的悄然帮助,我是算不清过了多少时日的。待再揭开时,已是毛茸茸一-片,倒人坛中,加水、葱姜、花椒等几味小料,剩下的便交给了时间。做成时,盛上一小碟,感受着豆腐的软糯,汤汁的浓稠,总也吃不够,每次离家还要再装上满满一罐。
卖豆腐喽,热豆腐
每年暑假都要在奶奶家住上一段时间。盛夏中午,蝉鸣聒噪,院子里的水泥地被晒得烫脚,每当这时,总要抱着一卷席子铺在大门前,穿堂风不时吹着,却吹不停奶奶摇着蒲扇的手。
我趴在席子上,不时飘过的淡淡竹香让人清爽无比,“卖 豆腐喽,热豆腐。”叫卖声从不远的巷中传出,我立刻爬起,拖着鞋子,抓着几个硬币,飞奔向巷口,“要三块钱的豆腐。””“好嘞。’老板爽快地应下,麻利地割下豆腐,一称,多了几毛钱的,便说:“小姑娘, 只当送你了吧。”花白的豆腐浇上卤汁,和着辣椒油,热乎乎的,为夏日的中午更增添了几分火热。
“卖豆腐喽,热豆......”渐渐消失在村头。
老街,老味道
我爱喝粥,老家镇上的那个街口,一个小粥铺,开了多少年我记不清,在我记忆中,它一直都在那儿。它勉强算是个铺子,因只是简单搭了个棚子, 用竹竿撑着,遮些细雨,挡下太阳,是足够了的,每次回家,一看棚子还在, 粥还有,便长吁一口气。坐在因风吹日晒了下褪了颜色的小板凳上,要上一碗粥,总不忘嘱咐多加些豆子,老板也从不吝啬,总会舀上一大勺,轻轻洒在粥上,用白瓷勺舀一口粥,小心送人口中,那香醇的粥在不时舀起的咸豆子的点缀下,多了一重吃粥的期待与惊喜,更加有味道。但值得骄傲也值得惋惜的是这等搭配在其他地方是见不到的,它只深深藏在这老街中,等待着找寻它的人来启封。
不论是奶奶的手艺,村巷中的叫卖还是街口的粥铺,家乡的味道都在这儿沉淀着,飘溢着,呼唤着你的心。我想,这便是乡味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