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凡齐微课】第二周——命题(三)
我常常思索一个问题,读书到底读什么?读书能带给我什么?
宏观的来讲:
读封面,看名字、看字体、看花色...
读书腰,看推荐人、看推荐语...
读封底,看相似书籍、看书籍价格...
可看的内容太多了。
但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通过这些反应出来的信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
市面上有太多研究人的测验,按照不同的标准,把人分成不同的种类。至于有没有道理,要看这个人信不信。
读一本书能给我们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莫不是在书中找到了自己或者与他人产生了共鸣。古人之文章,包括美好的言语、思想、行动、举动、待人、处事等事理的章法。所以他们的文章一定能看得出这个人的品性与修行。
《论语》读到第五篇,孔老夫子变得活灵活现起来。再有学问的人,也会为了自己的女儿择婿烦恼。给女儿和侄女择偶的标准也离不开自己的专业和教育原则。
虽说老夫子对这两位女婿很是满意,评价也不错。但是毕竟和他的“仁”差的还很远。也不知道这两位女婿有没有被督促学习的恐惧感。
老夫子三千多学生,最后留名最广、出头之人也就一二十而已,如果加上七十二贤士,不过百人。
可见伯乐难寻,千里马也并非常见。
所以,读书重要,识人更重要。
老夫子的学生并不是没有缺点,“雍也仁而不佞”,冉雍没有口才,却很仁德;“由也,好勇过我”,子路很冲动,但耿介忠直;“君子哉若人”,子贱虽然来的晚,但他是个君子;“瑚琏也”,子贡虽然豪迈慷慨,但是他不骄傲。
读《论语》不能只看书,要看书里的老夫子。看老夫子不止的看行为,更要看思想。老夫子看人绝不一概而论,这是他最厉害的地方,他能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激发出每个人最大的潜力。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止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这一段话看的真真过瘾,就像写推荐信一般,客观又冷静。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能力都有,职位也都有,但能不能守成,在自己。
我们在书中看到了老夫子面对学生们做出的变化,也看到了不同性格的人。老夫子通过宰予知道了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怎么说,还要看怎么做。
看书也一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学习知识最好的办法,读到,学到,做到,反思到。
老夫子讲究言行一致,也做到了言传身教。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无欲则刚。这是前五篇里对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
南怀瑾大师送自己学生一副对联: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老夫子一生传道,过的清贫。他其实有很多机会可以发财,可以享受车子、房子、票子,可他却选择了无欲则刚。
最近网络涌现出两位优秀的女性。巾帼这个词也许略重,但是当代花木兰绝对撑得起。
一位是孟晚舟女士,一位是郭晶晶女士。
孟女士在加拿大滞留,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位女性为了国家,把自己的隐私全部暴露在他人眼中。她可以淡然的面对不公的指控和死亡威胁,这份勇气让人敬佩。
人虽不自由,但心是自由的。
郭女士,我没有称呼她为霍太太。霍太太是一个身份,而郭女士是她自己。
为什么没有新闻能黑到郭女士,说她不像豪门太太也好,说她不善交际也好,她从不为自己辩解。
在她还是运动员的时候,我就关注她。当然不仅是看电视,还有新闻报道。
言辞中满是对她沉稳个性,遇事不慌不忙,有大将之风的肯定。即使没有面对面与她交流,郭女士举手投足间也能看得出她的性格,得到好评腼腆一笑,得到质问淡然处之。所有的一切结果都用成绩说话。
就像这次最新报道,默默捐了7000W,这才是跳水皇后真豪门的底气。
两位女士这份荣辱不惊的态度,称得上无欲则刚。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多么“简单”而又伟大的愿望。
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读书立德,立德做人。
这是《论语》带给我的财富。
‖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 第(12)篇 168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