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陪儿子写作业的时候,他突然问我一个问题:妈妈,你小的时候,奶奶打过你吗?我说:“打过呀,小时候有几次我不乖的时候,奶奶也打过我的。”当时,我想表达的是,被父母打是很正常的事,不用太在意。可是,儿子一下子情绪非常激动,扬言说要打奶奶。这时,我慌忙解释,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妈妈早就巳经原谅奶奶了,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只见 儿子的情绪不仅没有缓解,反而由之前单纯的的生气夹杂了伤心。哭着说:“奶奶怎么可以打你,把你打死了,我不是就没有妈妈了吗?”
就这样,作业当然就没法做了,我也不知道如何倾听。就开始无意识的引导:“奶奶是长辈,我们是不能打她的,要尊重老人。”儿子说:“我就要打他,我轻轻的打一下好吗?”我严肃的说:“不可以。”“轻轻的打一下也不可以吗?”“就是不可以打奶奶。”儿子难过的躺在地上,我知道他有情绪,可真的没法同理他。就只能抱抱他,他伤心的躲进衣柜里,说“我这是助人为乐!为什么不可以?”
以上是一个沟通失败的案例,复盘的时候,我认识到,强烈的道德评判在我们之间筑起了一道墙,让我感受不到孩子对我深深地爱,也看不到当时的孩子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