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猛一回头大家才发现,年初做的那些计(mei)划(meng),好像又双叒叕凉了。
但懊恼的同时又忍不住在想,下一年的Flag要怎么立——
比如:一定要早起,一定要运动,一定要读XX本书blabla……
反正不能像以前那样了,一定要“洗心革面”、“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年初:我要重新做人!
年底:我不是个人。
Flag立了倒,倒了立?这是咋回事?
问题可能就出在这个“重新做人”。
01
心理学专家李松蔚老师,今年出了本书:《5%的改变》。
书名一开始就非常抓我,对此他在公号里这样解释到:
人在困境中总是期待100%的自我改变,但这种期待常常会导致100%的挫败感,因为总是难以贯彻。人真正能成功改变的部分也许只有5%。
这并不只是说,任何改变都必须从脚下的5%开始,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想要100%的改变时,是基于一种对自我全盘否定的冲动……不用否定自己那么多。我们没有那么错。
以及非常戳我的这一句:
真实发生的改变是曲折的,犹豫的,进几步退几步,远没有那么激动人心。
不得不说,真相了。
改变这回事,本来就不是下个决心就能做到这么轻巧,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一马平川;改变就是会停滞、会反复、甚至倒回去重来。
就是不可能一下子达到100%,而是要先撕开一个很小很小的口子,然后循序渐进逐渐扩大。
5%的改变,看上去极其微小,一点都不激动人心,很不符合成功逆袭、焕然一新的诱人叙事。
但也许,这才是得以真正改变的真相。
02
可以回想一下身边很多flag倒掉的例子。
比如下决心要早起,加入了“早起打卡群”,把闹钟定在早晨六点,然后一周还没到就躺平了;
下决心要健身,购买全套服装、设备,下载健身APP,办卡或者买课,然后高强度蹦跶了几天就弃了;
下决心一年要读完xx本书,然后兴冲冲下单,看着塞满的书橱特别有成就感,仿佛只要买了就是读了,然鹅结果你都猜到了……
为什么?
为什么再怎么下决心要“自律”,最后还是被自己的“习惯”打败了?
因为你并没有给自己慢慢养成“新习惯”的时间,对于“改变”这件事,也缺乏客观的评估和足够的心理准备。
要知道,惯性是强大的,且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在过往那么长的时间里,惯性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着我们身心的平衡。
现在骤然要打破这个平衡,整个身体和大脑就像排异反应一样,都在拼命抵抗。
这个时候强行“自律”,期待“彻底改变”、“大变活人”,死拉硬拽着自己大跨步往前跑,那么意志力自然消耗得很快,搞不了几天就搞不动了。
所以,很多事之所以做不到,可能不是你不想做,也不是你没能力,而是你太急了,目标定得太猛了,步子迈得太大了,想一口就吃成个大胖子(啊不是,是想一天减成个大瘦子)……
想要真正达成一种改变,或建立一个新习惯,更好的方式是先从一个“足够小”的目标开始。
这个目标一定要足够足够小,小到不可能失败,小到你几乎不太需要费力就可以坚持。
这也正是《微习惯》这本书的核心要点(后面会说)。
03
比如,想要养成早起的习惯,每天提早1分钟能做到吗?
在我参加的一次心理工作坊里,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一个学员讲了自己的苦恼:
老师,我很想培养早起的习惯,但总是失败,我应该怎么办呢?
老师:你平时几点起床?
学员:差不多十点。
老师:你希望自己几点起床?
学员:我希望六点。
老师:好。那么,你明天提早1分钟,9:59起床能做到吗?
学员:啊?那当然能啊!问题是……
老师: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先回答我,连续一周都是9:59起床,能做到吗?
学员:能。
老师:好。一周之后呢,你就再提早1分钟。9:58起床,然后坚持一周,能做到吗?
学员:肯定能。老师,我好像明白了……
老师:对,就是这样。只要你定一个足够小的目标,你就不可能做不到。
这个对话让我很受启发。
很多人想要养成早起的习惯,往往直接就给自己来个狠的:哐当一下,就把起床时间比原来提早了一两个、甚至两三个小时。
结果身体根本适应不了,强撑个几天就废了。然后还给自己贴了个标签:我不够自律。
而这个标签反过来又加重了自己的挫败感,甚至开始自我怀疑,可能我就是不行吧——结果下次就更容易失败了。
所以,很可能不是你不够自律,而是你没有给自己慢慢成功、逐步自律的机会。
再比如,想要养成健身的习惯,每天1个俯卧撑能做到吗?
《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在书里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大概有10年的时间,他一直都想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但10年来每次都失败了。
2013年的1月1日,他像我们所有人一样,又给自己立了个新年flag:
每天健身30分钟。
然后,你猜到了,他又躺平了。而且是第一天就躺平了。
他说,感觉坚持30分钟的锻炼,简直就像登珠穆朗玛峰一样困难。
他觉得自己极其失败。
后来,他在某本书上得到启发,决定给自己制定一个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健身计划:
每天只做1个俯卧撑。
于是他摆好俯卧撑的姿势,很轻松地就做了1个俯卧撑。可是,既然都已经摆好姿势了,他索性又一口气多做了几个。
然后,就这样,在整个2013年,他继续要求自己每天完成1个俯卧撑。
当然,事实上,因为这个太容易完成了,他经常忍不住会多做几个。
但是,他始终要求自己,每天至少一个俯卧撑,这个不能间断。
因为这个目标足够小,他不可能做不到。
结果你猜到了。是的,这一次,他终于成功了。
他不但成功瘦身,还轻松练出了健美的肌肉。
因为这件事的启发,他把这次成功的经验运用到了其他领域,最终写了《微习惯》这本书,帮助很多人成功地、几乎是毫不费力地建立起了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他在书中说:
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
人们无法让改变的效果持久时,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但其实有问题的并不是他们本身,而是他们采用的策略。
每天只做1个俯卧撑。
这听起来有点过于简单。但正因为足够简单、足够容易,他才能持续做到,持续成功,才能鼓励自己毫不费力地坚持下去。
想要完成一个大目标、养成一个大习惯,不妨先从一个“小到不可能失败”的小目标、微习惯开始。
同样地,想要读完x本书,每天读5分钟能做到吗?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很多人一边觉得需要读书,一边在内心挣扎:这么多书怎么读得完啊?哪有时间读啊?
这里是不是也可以运用一下这个微习惯的策略。
比如:先不要急着说,要一年读20本、50本甚至100本书,大脑听着你这个计划就瑟瑟发抖啊!
你不妨跟大脑说:来,咱们一天就读5分钟。
这个很容易达到吧?
但你算一下,保守估计,1分钟我们可以阅读300~500字,取个中间值400字,5分钟差不多可以读2000字,也就是大概三页的样子。
一年下来,2000*365=730000,也就是差不多73万字,一本书平均15万字的话,差不多有5本。
也就是说,你一年几乎可以毫不费力地就读完5本书。
但是通常,你只要开始阅读,就不太可能只阅读5分钟,如果你一不小心每天读了10分钟,那一年就可以读10本。
也就是说,你一天读x分钟,一年差不多就可以读x本书。
是不是很神奇?很欢乐?
一天读5分钟,看似不起眼,但正因为它足够小,你几乎很难失败。
它就是用来打个底,你在没有太多负担的情况下、在永远成功的正反馈中,不知不觉就轻松达成了目标。
04
为什么会出现“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这个东西?
问题就出在这个“踌躇满志”。
因为定的志向太大,路子太猛,把身体和大脑吓坏了,它瑟瑟发抖,边战边退,当然没多久就罢工了,摆烂了。
要温柔地哄哄它,让它不要害怕,让它从一个小到毫不费力的行动开始。
每天早起1分钟,做1个俯卧撑,或者读5分钟的书……
就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目标,小到不可能做不到、小到几乎没有失败的机会、小到都不好意思失败哈哈哈。
所以,这句话可以改成:“具体化最小行动,持续性自律养成”
就不要一下子就冲着这个100%的改变来,先做5%,甚至1%,再不行就0.1%。
1%的改变,可能只需要一点点勇气、一点点行动力就够了;但却可能会带来100%的成功、100%的自信、100%的可持续。
今年还剩最后一个月,似乎还可以抢救一下?当然明年也一样。
不妨就从那个1%开始。嘿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