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复盘
复盘一次来自于围棋术语,也叫「复局」,英文对应retrospective这个词。原意是在棋局结束之后,对棋面局势进行重新推演,看当时那些棋子下的好,哪些下的不好,是否有更好的办法。通过复盘棋局,可以发现棋路的不同变化,找到更好的办法,总结新的套路,最终形成棋谱。
围棋的棋手除了复盘自己的棋局外,还会复盘高手的棋局,称之为「打谱」,就是模拟高手下棋的思路和方法,对比自己的思考来对比其中的差距,最终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而在企业中复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法,柳传志最早在联想开始推广,后来互联网企业纷纷效仿,成为了很多大企业的一种重要管理办法。
要弄清楚复盘,需要明确这个概念和日常其他方法,例如「复习」「总结」的区别。
复习,往往讲的是对于事情的重新温习,重新思考,强调的是学习。
总结,则是对于过去事情方法的提炼,做的好的,做的坏的进行主观的提炼,所以会偏向个人,容易陷入主观和局部的问题,这个概念和复盘很容易混淆。
例如企业内部经常写的每周总结,对于每周做的事情进行描述和提炼,哪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这个是对于事情本身进行了回顾,重点是在于做了哪些有效的事情,虽然对事情进行了回顾,但对于事情本身的思考提炼是不够的。
因为做了哪些有效的事情,目的是为了「提升有效事情的比例」。
例如这周花费了很多时间在某件事情上面,这件事情本身不值得花费这么多时间,因此下周你要减少此类事情的占比,提升时间管理的质量。或者做了某件事情,效果很好,下周需要继续保持。这是我们总结中经常的用法。
这个方法有用吗,有用,帮助自己对每周的事情进行回顾和分析。但这个效果最大化了吗,并没有。因为总结还是偏向主观的判断,对于事情的全貌并没有完全分析,因此很容易陷入「自嗨」,对自己做了很多事情有一种成就感,落脚点在于「做了哪些事」
而复盘需要团队参与,对于事情的过程掰开揉碎,分析当时的客观环境与主观思考,剖析其中的目标,目的与手段,对比分析哪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哪些地方是错误的,在以后可以避免。
例如,还是每周的时间回顾这件事,如果复盘则需要对于当周工作的事情进行详细的记录,记录当时的思考方法和事件,然后对比当周的目标,哪些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当时是怎么思考和行动的,为什么这么思考和行动,结果和目标的差距在哪里,中间哪些事情是客观造成的,例如老板突然插入的任务或者线上紧急事故。哪些是主观影响的,例如花费了太多时间在抖音上,当时为什么会去刷抖音,例如加班太晚觉得需要放松。通过这个目标与目的的拆解,能够对比还原当周的情况,找到执行和思考薄弱的地方,进行改正。比如,加班太多是客观事实,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来避免,或者这件事本身不可避免,那么放松的办法改为洗澡和休息。
因此对比可以看到,复盘更多的是对过去场景进行复现和还原,找到其中的客观规律,基于这些信息来做经验的提炼,所以复盘是从我们的过去进行学习,来指导未来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