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终身成长》之CH8前半部分,改变思维模式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应对方法

通过前面13天的阅读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两种思维模式的特点及其对人们带来的影响,后面的第4-7章,分别探讨了两种思维模式在体育、商业、人际关系和教育领域中,对人的种种表现和影响。

那么在本书最后的第8章,升华了全书的主题价值,即如何改变思维模式,使我们正确拥有和应用成长型思维模式。

在学习今小慢同学的领读稿的基础上,我再梳理加深理解。

本章前半部分内容,总结和提炼出下列三个问题:

第一,固定型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内心活动有何区别?
第二,转变思维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挑战?
第三,应对挑战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下面,就分别加以说明和分析。

01 固定型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内心活动的区别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两个拥有不同思维模式的学生,因为同一道代数题做错了,被老师批评了。

他们的内心活动分别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固定性思维的学生可能会想,我太笨,没有数学天赋,学不好数学,甚至有不愿去上数学课的念头。

但是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我出错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正,避免下次不会重犯错?哪些地方思考书写有疏漏,以后可以完善做得更好?通过这件事我学到了什么?

由此可以看出,固定性思维的人内心喜欢评价,每一次接收到信息,他们内心你都会对自己进行强烈的评判。如果是好事,他们就会贴上一个积极的标签,反之,坏事就会带来强烈的消极标签。这样的内心活动会带来很多的内耗。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虽然对积极和消极的信息同样很敏感,但他们更注重,接受到的这个信息在学习和建设性行为方面能学到什么,要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得到提高。他们的内心独白与评判自己或他人完全无关。

所以,同样的一件事,固定型思维人的内心活动,只是给自己徒增内耗。但是成长型思维的人却能从中反思和改进,给自己带来成长。

02 转变思维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挑战?

一般的说,人们可能兼具两种思维模式,在不同人生阶段和事情上,有时固定性思维为主,有时又是成长型思维占上风。

在了解了成长型思维的种种好处之后,我们可能都愿意全面彻底转向成长型思维模式,但这一过程是一段很长的旅程,其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严格遵守要求并坚持不懈地进行。

以我自己为例,之前就比较消极度日,业余时间主要是勇于娱乐和健身,对学习和成长就不再关心。特别是越来越临近退休,更是有躺平安度晚年的念头。

一直到遇到弘丹写作学院,才开始让我思考和学习未来余生如何有价值的度过。

虽然现在每天保持输出几百字,但是仍然处于内心不稳定的状态,经常反问自己,真的有写作能力吗?真的能坚持下来吗?

有时候遇到我身边年龄相近的人,大多是休闲度日,这时候放弃的念头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

精神学家卡伦·霍妮(Karen Horney)和卡尔· 罗杰斯(Carl Rogers)在20 世纪中期的研究工作中提出了有关儿童情感成长的重要理论,他认为,在儿童感到不安的时候,为了得到父母的宠爱,会想象出一个另外的“自己”,这个自我,优秀全能,会被父母喜欢和认可。但是时间久了,就真以为那个自我就是真实的自我,以便获得自尊。

所以,他们想要改变心中的那个自我,必须突破原有的自我,要求你去接受恐惧的事情——挑战、奋斗、批评与挫折,一点点得到改变,逐渐成长。

03 应对挑战的有效方法

既然转变思维模式不容易,那么,是否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现转变呢?答案是有的。

转变思维的有效做法,就是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行动计划。

彼得·戈尔维策(Peter Gol lwitzer)及其同事们的研究发现,人们每天都会计划去做一些困难的事情,但他们不会行动,总是对自己说:“我明天就开始”,“我发誓明天一定完成任务”。但即便是强烈的誓言,往往是没有一点用的。

只有在制定具体和清晰的计划,才能督促行动,迅速的行动才是发生转变的不二法宝。

比如,以写作来说,如果总是说:“明天开始每天写200字”,那结果很可能就是“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了。

这时候可以制定详细周全、容易完成的计划:每天早起半小时,写10分钟。下班回家再写200字。这样的计划不但微小,执行难度小,并且在完成时间上留有余地,富有弹性。不会因为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停止放弃。

并且,一天一天完成的小目标,会带来自信作为正向反馈,又促使你坚持下去,日复一日的笔耕不辍,最终可能成就一个月目标和年目标。

当像上面的目标制定之后,在执行中的恐惧感也会降低,就能真正做到“一边恐惧,一边前行”。

综合上述,成长型思维模式对我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是在转变过程中,固定思维模式经常诱惑我们退回“安全原地”。为了降低这种引力的诱惑,需要我们制定详细而可行的计划,一步步转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