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幸福的种子

彭凯平这本新书,叫作《幸福的种子》,副标题也叫“我的心理学入门书”,给大家上了一堂心理学绪论。

什么是心理学

关于心理学最大的问题是误解,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有心理活动,都认为自己懂心理。而且有很多“江湖心理学”,关于人类的性格、感情、智慧方方面面都有一些说法。

所以我们心理学家就要先说清楚,科学的心理学和通俗的、大众的、江湖的心理学有什么区别,这叫作正名。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得把交流的成本降低一下,说清楚我们谈的心理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科学心理学与“江湖心理学”的不同,主要是在三个方面。

第一,科学心理学比较强调实证,所以说它是建立在科学的、逻辑的、实控的、研究的基础之上,它是言之有据的。

第二,心理学强调科学的传承。这一点是被很多人忽视的。科学不是标新立异,不是无中生有,不是一个人自己的理论就是一切。

而江湖的学者有个特点,就是他认为他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就一定会拿诺贝尔奖。这种想法是拿不了诺贝尔奖的,因为这不是科学的范式。

科学的范式至少要从前人说起。我们不说“言必称希腊”,但是你起码要说说“我的前辈”“我的老师”“我的前任的人”他们在这个领域做过什么研究。这是科学心理学的一大特性。

第三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心理学一定要讲科学的用处、意义和价值。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它或者有创新,或者是实用。“江湖心理学”更多是个人的标榜,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流量、受欢迎的程度,而科学心理学可能还是要有一些实用的价值。这是对科学心理学和“江湖心理学”区别的一个大概的分析和判断。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可证伪性。这个很清楚,就是我们说的,科学的方法、精神确实是很重要的。

心理学是怎样发展而来的?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实它和当年的科学革命密切相关。在18世纪,科学产生了一次伟大的革命,就是物理学的革命。大家千万不要低估物理学的革命对人类科学界的影响,包括牛顿、爱因斯坦、玻尔等这些科学家所贡献的理论。

当时有一批受到科学革命精神影响的心理学家,他们本身是在哲学体系里研究人类的认识、思维、判断。他们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就决定用物理学的方法来研究哲学的问题。

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人叫冯特。冯特是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哲学教授,他发现很多哲学的问题没法证明它不对,所以大家都说自己有道理。年纪越大、地位越高、权力越重的哲学家,就越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冯特觉得科学是民主的,科学是可以证伪的,于是他决定通过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所以,冯特是公认的心理学的创始人。

冯特和中国的渊源其实也很深。在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开创了实验心理学,所以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诞生的年份。当时他招了一个中国的学生,叫作蔡元培。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历史。

蔡元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就想成为心理学家。有人去德国莱比锡大学,还专门去查了蔡元培当年入学的证明,发现他在那儿听课,选修了三门冯特的课,但是没有完成学位,所以没有成为博士。

所以蔡元培会用人,跟他懂心理学是有关系的。他非常懂心理学。他的教育理念兼容并蓄,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心理学提倡的人的知识要渊博、广泛、多样化,这对人的创造力、想象力、智慧都是特别有帮助的。

用科学思维来做心理学研究,其实核心就是要有批判性思维。要证伪,要就事论事,要说清楚来龙去脉,要说清楚它的价值、意义和作用。所以说冯特是非常了不起的实验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是名气最大的心理学家。他不算是科学心理学,所以在这本书里,基本没有任何章节涉及弗洛伊德,最多谈到他的无意识理论。他的无意识理论还是有些意思的,就是说人类的活动有时候是我们自己不知道的,这个观点还是对的。

另外,他的集体无意识(和荣格的不同)还有点意思,就是人有一些共同的文化遗传基因——我们集体的记忆。这个记忆我们其实不知道,但是或多或少都受到它的影响。这些还是有一些创意的。

但是他把人的一切问题都归结到欲望上,这个是没法证伪的。因为他说你被压抑了,你说我没有被压抑,他说那是因为你压抑得太深了。这真的就陷入一个死循环当中。

这叫循环论证。弗洛伊德的学说以及很多“江湖心理学”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自证、自说、自圆其说,所以你很难说他不对,因为他总是能够找到道理来说服你。

听过一种说法。有心理咨询师跟我讲,他说他承认他们用的这个心理分析不是科学,但是它能解决问题,它能够让一个本来很难过的人,现在不难过了;本来想自杀,现在不想自杀了。这不是也可以吗?

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也不能一切事物都靠逻辑、理性、科学,确实有一些实用主义的说法。我们甚至发现,有的时候自己相信自己正确、自己相信自己没病,至少有30%的安慰剂效应。

那你说安慰剂效应不对吗?它有用、能救人。但是你要说它很有用吗?它可能出危险。为什么出危险呢?因为也许有些人就不适用。就像我们咨询师用这个方法救了一批人,但这个方法可能没办法救另外一个人,所以也不要太迷信。

科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可重复性。科学可以在任何其他的地方,条件一样就能够重复。伪科学不一定,伪科学这儿灵,那儿不灵。

有人说心诚则灵,这就是一个循环论证。不灵是因为我的心不诚,这样就没法说了,因为这个“诚”不太好客观定义。


认识你自己

心理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我们自身的了解。我们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其实是分成两个部分。

一个是对自己心理状况的认识,比如说“我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的习惯”“我是如何去认识世界的”……也就是我们说的认知。还有“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情绪活动”“这个情绪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文化差异”“为什么感情、爱情如此的脆弱”等,这些就是人类都关心的自己的心理问题。所以,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这是我们说的广义的认识自我。

还有狭义的认识自我,比如“我这个人的特点是什么”“我为什么不喜欢跟人聊天”“我为什么谈恋爱不顺利”,或者反过来,“我为什么受女同学欢迎”。这些就是狭义的自我认识。心理学也研究这些问题,比如说性格、沟通的技巧、外在的表现等。所以说,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的认识自我的成分。这两个方面这本书其实都涉及了。


学习与记忆的奥秘

这部分就是讲心理学一直探索的人类学习和记忆的方法。最初我们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强化,不断去塑造行为,就像“只要我刻苦学习,努力完成任务,技能就会形成”。所以说,人类很多的技能就是练习多了以后产生的。这是一种理论,叫行为主义的理论。这方面集大成者是一位叫斯金纳。

斯金纳,还有更早期的桑代克。他们提出来很多学习的理论,比如说强化论、惩罚论、间接强化、间歇强化等,这些就是比较早的关于人类学习的理论(人类是通过强化行为的塑造、技能的完善不断学习的)。

后来,科学家发现好像学习不光有强化,还受先天的认知结构和后天的知识学习的影响(这是皮亚杰提出来的理论,包括顺应、内化,就是如何把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新掌握的知识结构连起来)。

还包括乔姆斯基的语言学习研究,他发现语言学习不是简单的强化,孩子先天就有对语言的一些理解,叫作宇宙的通用语法。通用语法就是我们孩子天生就有,然后通过和父母亲、和社会的沟通交流以及后天的学习得到完善。这个叫作内化过程,或叫适应过程。

那到了神经科学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习可能就是形成神经元的突触联系,而神经元突触联系需要很多神经化学递质的帮助,激活这些神经递质的分泌,就可以让学习产生效果,这个叫作神经网络。所以,“人类是如何学习的”是一个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

现在的人工智能,基本是按照过去的机械学习的方法,它根据以前的人类学习规律来推算你怎么学习。相信未来的人工智能一定是建立在神经网络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现有的生成语言的逻辑。

生成语言逻辑基本上是按照行为主义的方法,先设置一个前提,依据这个前提推断出后面大概会出现什么样的答案。比如说“今天”,后面可以跟“下雨”“上课”,它是按照前后文的逻辑推出来你会说哪句话,这就是ChatGPT的逻辑。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就是我们关于人类学习的一些理解和知识。神经网络的学习方法将来也会慢慢地出现。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前沿课题。

这一点对于所有人来讲都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错误地认识人类学习过程的时候,会误以为强迫他、不断地重复,就可以让他学会一个东西。

因为现在神经网络的理论发现,我们的神经网络其实有一个适应性,它兴奋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你必须让它进行交替兴奋,让这个神经网络兴奋一下,再让另外一个神经网络兴奋一下,这样的话它会自动地休息。

我们的出神、打盹、分心等行为,其实都是大脑神经网络的自动休息,它不可能专注特别长时间。所以孩子上课走神是一种积极的表现,这是因为他的大脑在主动休息。他每隔一段时间必须去做点儿别的事情。

我们自己可以主动利用这个神经元的网络学习,而不要用行为主义的方法,不断去“铁杵磨成针”。不动脑筋的事情,你可以这么做,但凡是用到心智的事情,都要让大脑进行充分的交替休息。比如说文理交融,我们大脑用理智思维多了以后,就得用感性思维调节;数学题目做多了以后,就得去欣赏文学。这样才能够保持大脑长期、有效地工作。


做情绪的主人

很多人在情绪来的时候没法控制自己,理智被情绪带走了,做了很多让自己和别人都后悔的事。人怎么才能做情绪的主人?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新的思想。长期以来,我们认为人类的情绪是被动的,但是现在我们发现情绪是action,是一种主动的行为。

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情绪是有一些社会功能的。就是说我表不表达这个情绪,我是不是应该用这个情绪,很多时候是有社会性考虑的。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要夸大情绪,比如说我们见到老师,要夸大自己的崇拜,因为有社会需求;我们看到受苦受难的人,要压制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怜悯。所以说,在这些情景下,情绪其实是一个社交的工具,它不是简单的自我宣泄(我们以前总以为是这样)。

如果你知道这一点,你就知道聊情绪的时候要注意:

第一,要掌握情绪表达的社会规则,这样你的情商才高;第二,人类的情绪大部分需要大脑的加工,它不是一触即发,而是要分析一下的。你走在大街上,一位帅哥或者美女对你嫣然一笑,你不会像动物一样立马兴奋,你的第一反应是想“他为什么笑”,接着你左顾右盼,发现没有别人,那肯定是对你笑。第二个反应,你低头一看,原来是裤子拉链没拉上,那你肯定不开心。所以你就发现,情绪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理反应,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叫认知评估。

密歇根大学菲比·埃尔斯沃斯,他就是研究情绪评估理论的,他提出情绪需要评估。情绪认知理论的创始人,叫斯坦利·沙赫特。他当年设计的实验,给人注射肾上腺素(现在不能做了,现在伦理越来越严格)。

注射肾上腺素后身体会有反应,就是全身发抖、发冷、发颤,但是受试者现在是什么样的情绪,完全受到旁边那个人的表现的影响(而不是肾上腺素的影响)。

旁边那个人是一个心理学的研究生,他在那儿哈哈大笑,这个注射肾上腺素的人就哈哈大笑。为什么?这是受旁边人的影响。如果旁边那个人垂头在哭,这个人也觉得很悲伤。

所以你看,我们的情绪体验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情绪是一种能够控制,也能够被控制的东西。做情绪的主人就是知道自己的情绪为什么会产生,知道这个情绪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知道如何控制这个情绪。不要被情绪牵着走,一定要做情绪的主人,这是情商最本质的核心,就是如何利用情绪。

我们大多数人在大街上都能做到。甚至在办公室里也能做到,跟同事陌生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回到家里边以后,我们好像就没有这个情绪评估的过程了。

回到家里边就是:孩子不写作业,马上就生气;老公的袜子乱扔,马上就生气。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很多人有一种被我们心理学家称作“相依自我”(interdependent self)的现象。相依自我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把自己的亲人、爱人、孩子作为自我的一个部分,他不是其他人,他是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我孩子很笨”,他说这句话并不是真的认为孩子很笨,他认为这是自我谦虚的表现。我们自己谦虚,把孩子、老公、老婆也谦虚进去了。有的文化强调自我就是指自己,孩子、老公、老婆是他人。这样的话,我没有权力把我老婆、孩子、老公也谦虚进去,因为我能谦虚的只是我自己。我个人觉得这是我们文化的一个特色,就是说亲人的时候其实等于是在说自己。

所以他回家的时候,这个情绪他觉得是对自己发的?家人不是其他人,不是独特的个体。

但这会带来很多痛苦。心理学其实就想把这个道理说清楚——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他有他的自由意志,他有他的价值追求,他有他的爱好,一定要把自己和他人分清楚。另外我甚至要说,我们这样的一种个体不清,不光是对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特别熟悉的同事也会这样。

“没拿你当外人,你是自己人”。而且有的时候还不是“自己人”,你是“自己”。这个还是需要有些区分的,为什么区分呢?因为现代生活的方式,由于工作的需求,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和没有血缘关系、没有亲缘关系,甚至没有地缘关系的陌生人在一起工作。这个时候,维系我们的应该是社会契约,而不是亲情,也不是血缘。

你至少得有法律意识,然后得有礼貌的意识。经常劝很多家长,你要想改善亲子关系很简单,回家对孩子讲礼貌。还有设身处地,就是“如果我是他,别人说我,我会怎么想呢”。将心比心,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这些都是中国人特别重要的处世之道。

探索这个世界

第一个问题,叫“人真的生而不同吗”?

这是关于人的个体差异,就是我们人到底有哪些不同。我们发现,人确实有性格、品性、价值观、行为习惯上的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也是年轻人比较感兴趣的地方,现在流行各种人格测试,其实就反映了我们大家对个体差异的兴趣。

星座、血型、数字,MBTI,E人……

有很多。心理学家当时也是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发现,就是人的个体的个性差异可能也服从于社会规则的影响。就是说即使你有这样的个性,但是并不表示你一定会有这样的行为,因为形势比人强,情境比人重要,这也是我们社会心理学家的一个发现。所以,人是有一些天生的差异的,但这个差异完全可以被强大的社会力量统一化、一致化、同质化。

给人分类的这种说法,把人分成五种、六种,什么孔雀、老虎,什么各种颜色、各种星座,我都不信。因为读丹尼尔·卡尼曼的书,他是认知心理学家。

丹尼尔·卡尼曼曾经在以色列的部队里负责挑选有领导力的军官,他用了所有的测评工具,觉得自己的模拟选拔已经非常接近实战了。结果过了10年之后一看,挑选出来的人和他们的期望毫不相关。

曾经参加过一个大规模的领导测试。当时我们用了各种最先进的心理测量方法。然后10年之后,甚至20年之后,遇到我们当时的领导,说:“我们测准了没有?”他说:“基本上没测准。”

就很好奇,说我们花了这么多功夫,国家投资,我们用力。他说:“有个很重要的实践原则。我们选择干部是工作需要,不是根据你们的推荐,不是根据测试结果,是当时的工作需要。”这就是形势比人强。

就是你做事或者你加入某一个环境当中对你人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你从星座当中获得的信息。经常讲不要有宿命主义,一切都不是先天注定的,一切也不是过去塑造的,一切都在我们手中,未来其实是可以创造的,这就是我们行动的积极的意义。这算是存在主义。我命由我不由天,存在先于本质。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信条。

遇到过一个高中生,他沉迷在塔罗牌当中,不想上学。后来我劝他去上学,他就问我:“为什么塔罗牌算出来的都那么准呢?为什么我所有的事人家都说对了呢?”然后就给他表演说:“那我现在说给你听。”就算命,跟他胡说,他也觉得说得对。原因是所有这些所谓说对的话都只是模糊性的描述。

模糊性的描述带来的后果,是你自己投射式地寻找。“去年你过得可不顺。”“我真的很不顺。”

这个也是心理学发现的,人有这样一种确认偏差(confirmation bias),就是对任何观点的第一个冲动是认为它对。甚至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回答“对”“是”的概率和比例远远高于“不对”“不是”。

比如你去理发馆理发,理发师说:“我们给你剃个头好吗?”你的第一个冲动就是说“好”。为什么?这是社交礼仪,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喜欢,而且愿意去成全别人。造成的倾向性就是,我们大部分的回答都是确认性的,因为我们挑战、否定别人,或者跟别人闹别扭,这样会让自己不舒服,这是人性。

这个本能让我们在原始社会当中活了下来。因为在原始社会打猎的时候,你不合群你就没命了,但是这个本能使得我们在今天的社会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

我们天性就是要去答应别人,帮助别人,这样人家才会帮助我们。所以进化选择了那些经常说“是”的人。而现实生活,比如说科学研究、法律等事务性工作,这些都需要有一种说“不”的精神,但是难,因为人容易说“是”,很难说“不”。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就是看清自己与他人的相处之道。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三个很重要的领域:一个叫社会认知,一个叫社会关系,一个叫社会影响。

社会认知主要是指我们人是如何认识社会的。这个“社会”包括其他人的特性是什么,我们怎么去解释你的行为,我们如何去认识世界。社会认知领域里出了五个诺贝尔奖,因为心理学领域最容易获得诺贝尔奖的,其实就是跟经济生活有关的这些社会认知领域。包括刚才谈到的卡尼曼,他其实研究的也是社会认知,就是我们判断事物出现的概率受到什么样的因素影响。

社会关系就是研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与组织、与团体、与其他人的关系。大家熟悉的古斯塔夫·勒庞写的《乌合之众》,其实研究的就是这种社会关系,包括我们的从众、服从,也包括我们的领导,这些都是社会关系。

社会影响研究的就比较多了,比如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理念对我们人的影响,也包括我们如何去影响他人。广告、国际关系,其实都用到了社会影响的策略。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三大领域,叫作支撑社会心理学的三脚架。上面是社会心理学,支撑它的三脚架就是这三大研究领域。

有一本书叫作《人性实验》。读《人性实验》就觉得社会心理学是比较容易用科学的方法去做研究的,因为它可以很容易地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实验组,然后来测评、控制单一指标的变动,所以给出的结论就比较具有可信度。

社会心理学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理论,就是费斯廷格提出来的认知失调。我觉得认知失调能够解释生活中很多事情。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其实也来自他的一个实证研究。他曾经打入一个邪教组织里头,那个邪教组织的中心思想就是,世界末日将在12月31日来临,这个时候所有人都会死,唯独信教的人不死,因为上帝会派宇宙飞船接我们走。这是一个无知的老太太说的话,居然有人信。所以费斯廷格伪装成信徒,待到这个组织里。12月31日,大家等着地球毁灭,上帝派人来接他们。

结果到了12月31日零点,钟一响,地球还没有毁灭。预言失败之后怎么办,就会认知失调。费斯廷格就观察大家的反应。大家开始窃窃私语,觉得是不是出了问题,首先怀疑是钟错了,然后大家看自己手表上的时间。其实这个时候大家应该怀疑预言的准确性,怀疑这个邪教组织的老太太。

但他发现人要信了邪教,他会通过自我调整来确认预言是对的。怎么确认预言是对的,就是用循环论证的方法。这个老太太先到组织内部待了一段时间,再出来,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正是因为我们的虔诚,上帝决定不毁灭地球了,就不用接我们走了。”

不光救你们,全地球都被我救了。全场热烈鼓掌,邪教组织越搞越大。所以我经常讲人有这种非凡的自我安慰、自我确认的倾向,我们会把和现实矛盾的信息改造成利于我们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说一定要有科学逻辑、科学理性、证伪精神,不然的话,胡说八道的事情我们都会相信的。

思维里面的毒素太多了。很多妈妈骂孩子就是认知失调。因为她不愿意接受自己没有做一个好妈妈,她觉得自己是个好妈妈,但是这孩子为什么成绩这么差呢?那得解释,解释的结果就是孩子坏、孩子笨。她知道骂孩子没用,骂完了以后还后悔,但是在那一刻她必须骂,才能够舒服。这就跟“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一样的。

为什么认知失调理论会一下受到大家的欢迎,就是它把日常生活中很多的事情解释清楚了。所以很多人说费斯廷格是一位真正的、伟大的心理学家,因为他的理论能够解释很多社会现象,可以帮助很多人。

如果你能够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认知失调,同时能够具有执行力接着做事,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很多矛盾,柔弱的人就会被矛盾带走,他只想解决矛盾,不解决事。真正干事的人是一边心里矛盾,一边干事。

奥斯卡·王尔德有句名言,他说我有时候就是有矛盾,为什么矛盾?因为我很伟大。所以伟大的人是充满了矛盾的,而那个单纯的人、一根筋的人,往往是卑微的。所以一定要接受矛盾——我很漂亮,但是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很聪明,但是我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别人的帮助。这就是我经常讲的,伟大的心灵其实是矛盾的心灵。与认知失调共存,人应该这样。

文化心理学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其实在心理学历史上,文化心理学也有曲折的经历。文化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他一开始是用实验的方法、可证伪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但是他到晚期,就做了很多神话、寓言、典故对人的心理的影响的研究,完全转到了文化心理学。

当时他把它叫作大众心理学,实际上就是文化心理学。但是,后来的心理学家就没有走这条路。到了弗洛伊德,他开始关注文化。他研究神话、图腾这些人类集体的无意识,其实就是讲的文化。后来到了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他认为所有的心理活动一定要跟社会实践、劳动结合在一起,所以他从实践、劳动中研究人的心理。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他的思想只是在前苏联范围之内,咱们中国受他的影响,美国很多左派的心理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也推广维果茨基的理论,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文化心理学家。但那些文化心理学家都失败了,为什么失败?理论很好,实践做不到。他们不做实验、不出文章,所以他们不能用科学的、理性的逻辑把这些事情呈现出来。

到了20世纪90年代,密歇根大学的一帮心理学家,包括马库斯、北山忍,还有尼斯贝特,他们申请到了一笔几百万美金的基金,用于研究文化心理学。

当时研究什么问题呢?三大问题,第一大问题就是文化如何影响人的心理。比如说各个地区的人,他们的自我认识有什么不同,他们的解释风格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的婚姻方式是不是有文化的一些影响,这个就是研究文化对心理的影响。

同时也研究心理对文化的影响。为什么呢?因为文化是人的心理的产物,诗歌、艺术都是我们人心的一种产物,是我们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们人的心理的特点对我们的文化有什么冲击和影响?

比如说为什么《蒙娜丽莎》这幅画里的微笑很神秘,达·芬奇他为什么要这么画,你可以用一些历史的理论解释。我们心理学家去分析这幅画为什么神秘,因为蒙娜丽莎笑容的上翘和下翘的方向不一样。人开心的时候嘴角是往上,不开心的时候嘴角是往下,而蒙娜丽莎一边往上、一边往下,不对称,所以看起来很神秘。

还有戈雅的画,为什么这些艺术大师把情感强烈的画放在画面的左边,把情感比较弱的画放在画面右边。比如说戈雅的《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你看呐喊的起义者在画面的左边,灯光非常鲜明,情感特别丰富。而画面的右边是暗的,是那个法国士兵的背影。我们心理学家就去研究这些,就是它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因为我们人类的左视野进到我们的大脑右半球,进行情感加工;右视野进到大脑左半球,进行理性分析。这就是用心理学解释文化现象。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研究有没有一些人类文化特有的现象。比如说缘分、报应,这些都是文化特有的现象。所以,文化心理学其实是有这三个特别重要的基础。当然,还有两个带有普适价值的应用研究:如何增加文化的互信、沟通、交流;如何创造出新的文化。所以,这些是三个基础研究的目的、两个应用研究的目的。这是当年开创文化心理学的初心。现在为止,还是初心不改,想继续做这方面的探索。

中国文化当中,对中国人的心理影响最大的都有哪些?

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心理学发现中国人的价值观是比较集体主义的,以家为原型、以爱国作为最高的境界,家国情怀应该是我们判断、分析、做事的特别重要的价值观念。而西方社会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强调自我的价值、自我的努力、自我的福利。

还有,“我们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还是为了光宗耀祖”“我们的工作是为了家人的福祉,还是为自己的一种福祉”,价值观的不同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你看中国的广告很少是一个人、单身的人在那儿享受生活的快乐。汽车的广告一般来讲一家子。

一家子,最不济的有个男人,有个女人,起码两口子在那儿。但西方社会的广告,经常是帅哥、美女一个人开着车子,周围的人回头看他。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差异。

第二个非常大的差异,就是整体性思维和具体性思维。咱们中国人喜欢整体去看世界。总而言之、统而言之,看全局、看整体、识大局、识大体,我们说的话都是要把所有的背景、场景结合起来。比如说我们俩在聊天,其实我们不光是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们还要想别人怎么想、社会怎么想、有没有人关注我们……这个就是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习惯。

你看那些中国画,它主要强调整体的布局。平行视野是西方人的视野,俯瞰视野是我们中国的视野。我们45度从上往下看,看得事物很多。我们有长卷,有借景等这些艺术的表示,反映的是我们的整体知觉的习惯。比如《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都是长卷,呈现内容非常多,而且画的角度呈现45度角。而西方绘画是强调个体。这个可能是中西方一个比较大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区别。

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我们的心理学比较强调自我的认识,因为很多心理活动是自我产生的,自己在那儿反思、反省。有心理学研究就发现,中国人的自我是比较相依的、相关联的,他人在自我的认识里头,而西方是比较独立的。这个也是比较大的差别。这是已经发现的中西文化心理最大的三个区别。肯定不止这些,还有好多,但这三个是比较大的差别。

发现了这些差别以后,对我们个人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比如说我们要不要去多了解一些中国文化,还是说就算不了解这些中国文化,你也会受它的影响?

了解文化差异的最大作用是帮助自己了解自己,就像我们中国人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你不做这样的跨文化比较,你其实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特色。

比如刚才讲的,我们中国人对世界的知觉是整体知觉,我们在画画的时候,在分析问题的时候,甚至在认识世界的时候,都是存在这种差异、特殊性的。有了这个比较,别人就像是一面镜子,这个镜子反射出来我们的特色是什么。所以学习文化心理学,不是迎合、讨好外国人,不是让外国人开心,是让我们自己更加智慧。

其次,如果我们需要做一些跨文化的合作、沟通,那么了解对方,也能够帮助我们增加沟通、交流的有效性。特别是现在经济全球化,所以学习跨文化的知识,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合作共创人类的未来。大家一定要明白,中国人也是世界中的一个群体,我们得和大家一起合作,共创美好的未来。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类美好生活的科学,如何让大家活得更好、活得开心、活得有意义、活得有爱,积极心理学能够提供一些科学的建议。

彭凯平为什么把积极心理学作为多年研究的方向?

当年发现《人民日报》当时有一个调查(《弱势群体生存状态调查:我不想一直穷下去》),就是询问你觉得自己在社会中是不是弱势群体、活得不顺心。结果特别意外,80%的中国人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一员。而且很多群体是矛盾的,比如说城管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被他管理的小商贩也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官员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群众也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那这就很矛盾,肯定有问题的。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自己弱势呢?可能是我们突然富裕起来,但我们的心理建设没跟上,所以应该普及心理学的知识。但是,如果用传统的心理学的方法,我们老百姓可能不太接受,或者说不太容易感兴趣,所以决定用幸福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抓手,来普及心理学。就像这本书其实是一本“心理学概论”的教材,但是书名用《幸福的种子》,大家就愿意看、愿意学习。既有学术发展的兴趣,也有社会需求,所以开始研究积极心理学。

一个人的品格优势。品格会带来什么优势呢?

品格其实是有一些优势的。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彼得森教授在全世界38个国家做调查,结果发现大约有24种人类的品格是具有竞争优势的。排在前面的首先是善良,他认为善良有优势。智慧,聪明人总是能够处理好各种矛盾。

特别是人有智慧,不是简单的智商高,能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事业更加成功。知识越多确实对人有帮助。还有爱,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他发现感恩也很重要,因为感恩能够让别人更加关怀、支持、照顾你。

还有幽默,我们总以为幽默不重要,但是现在发现幽默特别重要,因为幽默能够化解尴尬和矛盾。生活不会是一直如意的,在不如意的时候你能调节自己,能自嘲也很重要。

就像苏格拉底说:“你如果娶了一个好太太,你一生很幸福;如果你娶了一个不好的太太,你会成为伟大的哲学家。”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切身体验,所以这么一说大家释怀一笑。

这就是我们说人类的品格是有优势的,它也建立在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品格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很多具体特质的一种表述,而这些特质现在证明都有意义、有价值。

如何能够变得更积极?

大家觉得你总让我积极,是不是PUA(精神操控)我?你们作为老板,总希望员工工作积极;你们作为家长,总希望孩子生活积极;你们作为老师,总希望学生学习积极。

积极是一个动词,它不是一个形容词。在某种程度上,积极来源于行动。如果你不动,你就永远不会积极起来,光在那儿“自嗨”没有意义。所以说我们的员工,虽然现在可能不开心,怎么让自己开心?就是做事情,行动。不能总在那儿躺着、歇着、宅着,一定要让自己动起来。

这个动既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的生活状况,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心理状况。所以说积极是一个动词。现在很多人是把积极看作一个结果,其实它是一个前提。有了这个行动,才会有好的结果;没有这个行动,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发生的。这是积极心理学的本质。我们教积极心理学,不是简单地让大家开心,是要你去做些事情,然后你才会开心。

接纳承诺疗法(ACT)也属于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吗?接纳是行动的第一步,就是你得觉察,然后再去接纳。但是光是接纳也不够,还得去改造、去创造,这个时候才会真正地接纳。因为只是容忍,有时候是忍不住的。只是简单地、被动地分析也不够,一定要在某种程度上,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行动力、合作能力,创造出更好的结果出来。

觉察,第一步;接纳,第二步;理解,第三步;创造,第四步。这个是很重要的。行动失败,第五步;失败后再来,第六步。

很多人对于行动的期望太高了,失败了就不做了。实际上我们能学会一个东西,都是失败了再来、失败了再来,尝试错误法。

一个孩子问:“父母总听不进去我的话,逼我上学习班,不尊重我的兴趣,我该怎么跟他们沟通?”

第一个就是让父母彼此拥抱。接触产生催产素,爱的感受油然而生。所以你要跟父母谈心,抱抱他们。第二,让他别急,深吸几口气。第三,再去谈你的要求。一定要让父母产生爱的这个催产素,这个时候他才能够真正为你着想,也才能够真正理解你。我们千万别带着敌意、敌对心理,让彼此愤怒,这个时候永远做不好。

我和男朋友因为很喜欢打游戏走在一起,可是现在我们聊天很少,他也不愿意跟我说自己工作、生活里的事,我是不是被冷暴力了,我该怎么办?

应该不是冷暴力。暴力有一个很重要的意图,就是我要伤害你。冷暴力其实也有意图,他就是想伤害你、冷淡你、冷漠你。但如果双方都是因为打游戏,各顾自己的事情,各自寻求自己的快乐,这个我觉得不叫冷暴力,就是冷漠。只是没话说。

只是没话说。也要做一些事情,比如说有没有游戏之外的一些快乐。相信男孩女孩在一起,除了游戏之外,肯定有很多开心的事可以做,就得做这些开心的事情。而且得有一些计划,也要有一些检查,甚至要去复盘。更多的沟通、交流也是很重要的。一起做一些开心的事情,一起回味开心的经历,一起去复盘开心的过程,这个时候,可能慢慢地就会训练出来沟通的习惯。

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咨询中,劝夫妻不离婚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他们一生的辛酸苦辣再回顾一遍。所以家里边要有一本影集。用心去经营幸福的、美好的人生。

读了很多心理学知识,但是为人处世还是凭本能反应,没办法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当中,这是为什么?

这可能是我们很多时候知行合一做得不够,原因可能也有三个。

第一个,知识太抽象、不具体,所以要把这个知识变成具体的行动。积极心理学的好处,就是它讲怎么做,不讲理论。

第二个,一定要有个小目标。因为人在某种程度上有目标的话才会去做,所以你要把这个知识变成具体的目标。不能只是说“做”,还要明确达到什么目标,这个挺重要的。比如说内向的人,可以说“今天我就强迫自己和三个人说话”,把这个目标达到了,慢慢就会形成习惯。

第三个,很多时候可能还是需要有一些检查、监督、复盘,包括自己对自己经历的复盘,“吾日三省吾身”,挺重要的。实在不行,找别人来监督自己,一起来改变自己,这个才能产生效果。

有可能你已经发生变化了,但是你不知道。因为很多人喜欢过度自我批评,他只看到了自己没用到的地方,实际上那个知识在你体内已经慢慢地发生作用。比如说你愿意提这样的问题,这就是进步。

还有一个适应现象,就是我们很多时候是不知道自己在变的,它有一个适应过程。就像我们在一个屋子里头待太久了,这个光、气味都已经感觉不到了。所以,可能变化已经产生,感觉不到是因为你已经适应了。

学了积极心理学以后,就会变得乐观一点,多看到自己进步的地方,你的头脑才能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催产素、内啡肽、血清素……你才能够更愉快地学习、进步,神经元连接长得更好。

随笔/恒之馨(整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94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50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8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61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0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98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3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617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77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4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8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99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2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4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3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74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9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