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了大山大河,才发现还是家里的那碗面最好吃。
今天下班的时候,本来想去吃寿司,但是因为太饿了,走不动了。最后看到街边有家重庆麻辣烫馆,就走进去了。
我后面的那桌时两个重庆人,用流利的重庆话交流着。麻辣烫煮好了,老板进来问:加辣么?她们回答:加一点,不要豌豆,你们家的豌豆里面有点甜了!
我听着感到惊讶。放在麻辣烫汤里的豌豆,她们竟然还能吃出来豌豆事甜的。或许,只有重庆人或者四川人能吃出这种味道吧!
我是山西人。今年大学刚毕业,算上在外面的时间,已经四五年了。山西人爱好面食爱,好陈醋,这两样完都占了。刚开始出来的几年,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想要去找一两家正宗的山西面馆。只是吃了这么久,仍旧没有找到最好的山西面馆。找到最后,也就放弃了。慢慢地也学会将饮食习惯也入乡随俗了。可是我仍旧会在炒粉中加醋。然后心里默默地鄙视在外所吃的面食。
我的好多小伙伴现在都已经在外地了,天南海北的。有时候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一面。有时候我们会提前约定好,然后一起回去。回去的日子我们也不干别的,就约定好一起去吃。去吃铁锅焖面,去吃肉夹馍,去吃炒面。
闺蜜的群里有时候聊着聊着就能聊到吃的,从前街巷的哪家小吃,哪家的炒面。从前一起吃的菜。然后就一起流哈喇子。
故乡的味道,故乡的往事,朋友的友谊好像大多数都是和吃的有关的。
《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陈晓卿说,童年的记忆就是西瓜酱,青年的记忆是北京延吉餐厅里面的冷面。
那些喜欢的菜品都是和他的记忆有关的。小时候的西瓜酱是吃隔壁家邻居的,他说他从来都没有吃过那么鲜的酱。延吉餐厅的冷面是青年时代每个拍作业的时候的晚餐。
所以啊,有些吃食就是和家和故乡有关的。
我有一个朋友,江西人。从小就是在辣椒,瓦罐汤里面泡大的。她开心的时候会吃木桶饭,喝汤,然后吃好多辣椒。不开心的时候也会吃好多辣椒。她说吃完感觉整个人都好爽。
我这是第二次来厦门了。现在我已经开始学着做饭了,学着像爸爸妈妈,奶奶那样煮饭。
周一是炒包菜,奶奶做这个最拿手了。
周二做炒茄子吧,爸爸做这个很好吃。
周三吃烙饼吧,这是妈妈为数不多做的好吃的了。
周四吃猫耳朵,小时候奶奶做过一次最好的猫耳朵,到今天也忘不了。
周五吃烩菜。爸爸好喜欢这个而且做的特别好吃。
周六日就花时间炖一锅冬瓜羊肉吧,小时候超爱爷爷做的这个。
故乡啊,就在我的舌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