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孩,那个还在慢慢长大的另一个自己。
不知道写什么了,看过的书怎么都记不住内容,连搬来借用都不起了,看似读了书,其实不过是仅仅读了书而已。
到了“不惑”的年纪,依旧也会有幼稚任性的时候,特别是在亲近的人面前,或许那是内心的小孩吧。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又去往何处?
为何现代人如此纠结,昨天听一人说起,在物质困乏的年代,哪有那么多的想不开,都是在为一日三餐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忙碌着,简简单单生活着多好。
物质丰富的时代,人更追求的是精神层面上的满足,才会有那么多的所谓“自寻烦恼”吧。
想起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用积极心理学去思考,多想想自己拥有的东西,谢谢感恩日记,或许会更加快乐一点点。
而那个内心的小孩,是不是最期望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呢?不知道,也没有答案。或许是,也或许不是。
经历了太多后,在一次的失望与绝望中,人也渐渐冷淡起来,外面纷纷扰扰,关我甚事?
照顾好内心的小孩,或许会过得更加快乐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