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260天 2021-12-22
在叙事第二讲中,林祺堂博士主要讲解了“叙事实践的态度与精神”。
我们怎样尊敬一个人,怎样了解一个人?可以从我们说话的语气,说话的神情,以及说话的腔调、态度等看出来。
所以,判断一个人真诚与否?我们听他讲话的口吻,以及他是否真正的对人带着相信、带着有温度的贴近,从他的态度上完全可以看出来。
所以,学习叙事,首先要了解叙事的态度和精神。
“叙事”是一个说故事的疗法,叙事疗法的说故事和一般的咨询流派的说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一般读一个人的故事从两个层次去理解:第一个层次是从出生到现在,他很努力在证明自己拥有什么样的价值? 另外一个层次就是他卡在哪个关系里面?比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手足关系,或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同事的关系等。
一般咨询的疗法说故事是来访者说他自己受困的、不舒服的经验的故事,咨询师用专家的知识解读、分析来访者的故事。
而叙事疗法是去病理化的过程,叙事不只是说故事,也不是一直把那个痛苦的故事说到烂,而是要说一个新版本的故事:说他真正的在乎、真正想要怎么被对待,真正感觉到幸福的样子的故事。
所以他的故事需要改写,要把这个困苦生活改掉,把幸福的在乎的人生价值放进他的新生命里面。也就是引导他开始说新的版本的故事,这个新的版本故事是他真正想要活的样态的版本。
从主干故事问题冲刺的故事,怎么样活出偏好版本的支线故事,是叙事疗法重要精神。
例如:来访者说遇到她先生倒了八辈子霉。
她在说一个没有被先生疼爱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是先生不够爱她,她希望先生更爱她,所以她来找咨询师抱怨,来跟咨询师诉苦,希望可以找到让先生更爱她的方法。
所以,故事不只是故事,故事里面藏着当事人的渴望、想要的幸福,我们要带着尊重和温暖从深层次去理解她、相信她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不同的人同一个故事有不同的解读,比如,“狼来了”故事,我们听到的是“小孩子不要说谎”,而孩子听到的却是“大人对孩子要有耐心”。
萨提亚说:我们因为相同,所以相遇;我们因为相异,所以成长。相异点让我们停下来思考,相异点让我们带着尊敬的好奇去了解。每个人想要的幸福是可以不一样的,幸福不是只有一种样态。
所以,叙事的态度是尊异求懂,尊重来访者的独特性,听懂他故事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