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这句话入了心,还不是直接从《牡丹亭》,而是从《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当中,宝黛共读《西厢记》之后,独留黛玉一人,偶听梨香院的女孩子唱戏,就是这《牡丹亭》,写到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第一次读《红楼梦》时,我恰与黛玉同样的年纪,却并未对此八字有何感触,反倒是成年后,对《红楼梦》有了新的理解,再读这回这段,倒是如黛玉般细细品味起来。
我很小的时候就一直有个执着,就是不怕死,但怕老。
宝玉执着地不肯离开他的青春王国,黛玉葬花亦有对青春的悼念,而立之年之后再读这部巨著,才稍有领悟,原来并非仅是爱情故事、家族变迁、历史更迭,更有对青春独有的纯洁、干净、热情与单纯等特质的珍惜。
小时候从来不敢想象自己将来年老体衰的模样,惶恐自己成为无法自理、尊严尽失的受助者。——这种思想或多或少到如今还有所遗留。好比每次生病去医院,于己于人,回回黯伤人在生病时真的是毫无尊严。
因此竟成为一个身体坚强却心灵脆弱的人。
黛玉细嚼这八字,兼又念及其它,不由落泪。
不是美好总易逝去,而是,一切都在逝去。
即便天地,“都要如外衣渐渐旧了”。(诗篇102:26)
这只是一个单纯的自然律吗?
如果你相信永恒,大概就不会如此简单接纳。
事实上,这确实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律。
坦然接纳,固然可钦;
接纳之余、并有盼望,岂不更好更妙?
倘若这盼望更可永恒,岂不至美至佳?
如这般有盼望的人,活得总是更有滋味。
他的脚步,亦总是更加坚定与稳固。
此乃真有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