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班主任,这9件事务必谨慎对待!

1. 不要用成绩给学生贴标签

成绩只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若班主任仅凭分数将学生分为“优等生”“差生”,会严重挫伤后进学生的自信心,也可能让优等生陷入“唯分数论”的焦虑。教育的本质是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价值,才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2. 别忽视家校沟通的双向性

家校合作不是单向通知,更不是只在学生犯错时才联系家长。有些班主任只在学生闯祸时找家长“告状”,却很少反馈学生的进步与闪光点。这种沟通方式容易让家长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引发家校矛盾。主动、全面地与家长交流,分享学生的成长点滴,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3. 避免情绪化的冲动管理

面对学生的调皮捣蛋或班级突发问题,班主任若情绪失控、大吼大叫,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和逆反心理。教育需要耐心,冷静分析问题根源,用理性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错误,远比“以怒制怒”更有效。

4. 别独断专行,剥夺学生的话语权

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的“一言堂”。从班规制定到班干部选举,若事事由班主任包办,不听取学生的意见,会压抑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决策,既能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也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5. 不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体罚不仅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对学生身心的双重伤害。有些班主任可能认为长时间罚站等“变相体罚”是为学生好,但这种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扭曲他们的价值观。真正的教育,是用爱和道理唤醒学生的自觉。

6. 别泄露学生的隐私

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心事、生理心理问题等都属于隐私范畴。班主任若随意将学生隐私透露给他人,或在班级公开讨论,会让学生感到被侵犯、不被尊重。保护学生隐私,是建立师生信任的基础,也是班主任的基本职业素养。

7. 避免偏心,一碗水要端平

偏心是班级管理的“毒药”。若班主任对成绩好、表现乖的学生格外优待,对调皮学生则冷眼相待,会让班级氛围变得紧张,甚至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公平公正是班主任的立身之本,只有一视同仁,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信任。

8. 别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

体育课、音乐课、课间休息是学生放松身心、发展兴趣的重要时刻。有些班主任为了“赶进度”,随意占用这些时间补课或开会,会让学生身心俱疲,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劳逸结合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同样是教育的一部分。

9. 不要放弃任何一个“问题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潜力,“问题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关注与引导。若班主任因学生屡教不改而选择忽视或放弃,可能会让这些学生彻底迷失方向。教育的真谛是“不抛弃、不放弃”,用耐心和爱心陪伴他们成长,才是班主任最珍贵的坚守。

转载中国教师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