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日记(散记随笔)
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管怎样的道,不要走到利令智昏那一步。
道理谁都懂,但还是有多少人,在财货面前,最后走到了无法勒马的悬崖,丧失了最基本的操守,而抱恨终生。
他人曾经犯过的错事,也是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二、2023、5、18
前几天,在一公众号里看到第二波羊又来了,开始还有点不相信,不会这么快吧?
但这几天得知的数据,好像是真的了。昨天去菜市时,卖肉的大姐说:“我老公这几天羊过了。”
某男Z:“我们办公室同事,前几天羊了。”
娃A:“今天别的队的X教练带我们上课,我们教练羊了,身体不适,他请假了。”
但愿今年的这第二波羊,能够平稳过渡,还大家安康。
三、认知偏差
从今天的数据得知,那天那位阿姨关于西医不能独立于医院坐诊的观念是错误的。
只要专业知识学得好,能够治疗好患者的疾病,一样可以独立于医院坐诊,这里,还是来看个例。
A诊所位于B小区内,A诊所的X医师以前在医院工作,后来从医院辞职出来后开了这家诊所,已经在B小区的这家诊所座诊很多年了。
今天得知,X医师在C市的另一个地段又开了一家诊所,他自己去新开的诊所坐诊了。而A诊所,则由他聘请的一位年轻医师全天在这里坐诊。
看来,有过硬的本领,才是立足的根本。
四、中心化
当人们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最优先响应的级别去办理时,才有可能按时按计划的完成。
代入这个框架,会发现日更也情同此理。总得有一些人和事中心化,总得有另一些人和事靠边站。似乎是这样一起组成整个系统的运转。
五、真心话大冒险
写累了,不想点赞、不想回赞……
没精力折腾了。
特么竭精殚力走到这一步,终于搭上了系统的快车道。熬过来,是真心难!
还没熬过来的小伙伴们!慢慢熬吧,求人不如求己!拿出行动来精准执行到位。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只要有足够的诚意、足够的努力、足够的坚持,相信自己!总能熬过来的,顶多也就是熬的过程,姿态不那么美观而已。但这跟生存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六、大树底下好乘凉
天气炎热,大树底下好乘凉。
浓密的树荫,终日遮住了烈日,来自泥土的清凉,中和了暑热。
接近泥土的非封闭式自然的气息,与空调的冷气,不可同日而语。
赖在这里纳凉,也是需要条件的。想想一日三餐还没着落,小编又怏怏而归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
从社会运转的框架中抽离出来思考时发现:我们的人生,以及由N个个体组成的团体或者组织,在艰苦的环境里,要能够生存下来,无非也就是努力长成大树,能够荫庇他人、或者寻找大树来荫庇罢了。
而人生的真相是:不是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团体和组织都能够长成大树,也不是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团体和组织都能够寻找到大树。
所以,勤勉的修行和苦苦的跋涉,就成了追梦路上的一个个坐标。
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
七、场景否定
2023、5、25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院”,这是一首古诗词里的两句。
“牧童骑黄牛”,小编经过反复推敲后发现,这一句诗词描写的牧童骑黄牛的场景,如果排除古时候的黄牛特别温驯或者牧童是练家子外,那么,这一句“牧童骑黄牛”所描写的场景就是作者编造的,不符合实际情况,属于虚构场景。
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小编幼时多年放黄牛的经验,黄牛的背根本就不会那么乖乖的给孩童骑在上面。
小编放牧的那种黄牛,它们从一出生下来没多久,走路都还是摇摇摆摆的时候,就开始跟在母牛的后面,沿着山石台阶路蜿蜒着上山,慢慢学着吃草。
它们长大后,是很彪悍的,根本就不会允许人骑在它们的背上。性子暴躁一点的黄牛,甚至生人都不能靠近它,一旦靠近它们的话,不是低着脑袋竖着两个牛角摆出一副角斗的架势,就是冷不丁的后腿猛的往后一踢,嘿嘿,触犯了它们,它们会踢人的呐!而且,它们的后腿用力是非常的迅猛。
小编放牛的那会,院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耕牛。但就没见过哪家的孩子敢骑在自己家的黄牛背上。骑别人家的黄牛?就更别说了。是当年的那些放牛的孩子老实吗?并不是,山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好动,顽劣得很。
水牛不上山,据说水牯的牛蹄子太大、又硬,水牯的身体又太沉,走不得那会后山上山的石板路。那会院子里几户养水牯的人家,它们养的水牯,就用绳子牵着水牯的牛鼻子,在院子前面的田埂上吃草,从来不上山。
水牯的背,能骑吗?
记得当年院子里最调皮的男孩,是院子里的孩子王,他的身手已经够敏捷的了,就因为顽皮,爬到他们家的水牯背上去骑,结果呢?因为驾权不了水牯,摔断了腿!从那以后,再也不敢骑牛了。
别人就更不用说了,自那以后,院子里的孩童们,都死了骑牛的那条心。
所以说,如果没有能够专业驾权牛的人来调教,骑在牛背上,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牧童骑黄牛”,这是虚构的场景。
当然,只有两个例外。
其一、游牧民族还有人能够专业的驾权牛,而这个骑黄牛的牧童,正好是游牧民族的孩子。
其二、这个牧童出生在武术世家,家里有武举人,这牧童从小就是练家子。
如果是这种情况,也有牧童骑在自家牛背上的可能。
2023、5、27
今天去爬了XX山,感觉xx码放开以后,一些 山中、山脚的场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前两年去时,发现驻扎在山中景点的一些做吃食的商家,由于景区游人稀少,店铺门口门可罗雀。
而今,景区游人如织,山脚临近入山的商家,如果不是用二维码收款的话,估计数钱都要数得手chou筋了,店铺门口排队的顾客太多了。
早晨要赶早去,山中空气质量更好,人也没那么多。
等到晚一点出发,大家都出动了的时候,进山和下山的人就多起来了。
这次进XX山,要扫两次二维码,一次为景点预约码,一次为sen林防huo码。
2023马上就要过去一半了,这是今年第二次进XX山。目前的体质,勉强能够步行完全程了。失而复得的东西,总是感觉弥足珍贵。
想半年以前躺在抢救室里的时候,那会是真的心慌。人没精力了,觉得整个世界,正在慢慢离我远去……
估计,那应该就是垂死的感觉吧,很不好受,万幸终于走过来了。
*山中很清凉,景区的林荫道上,播放的乐区,也是疗愈型的,节奏舒缓。
跟山外的车水马龙相比,这里的整个节奏都慢了下来。恍惚间有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错觉。
*
图文简书首发,尊重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