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朋友家出来,天空又飘起了细雨,回家做饭的兴致突然就没了。想着一个人的晚饭随便吃碗粉就好了,正犹豫间抬头刚好发现一家羊肉店。灯火通明的店堂,对一个独自在秋雨萧瑟的街头觅食的人吸引力还是蛮大呢。不自觉脚步已经凑上前去了,看到偌大的店竟然也有不少适合个人单点的简餐,瞬间更不想再走了。只是琳琅的菜单和不太亲民的价格加大了点餐的难度,一碗羊肉粉是我不平常又能够接受的选择,毕竟在我吃过的米粉里猪肉牛肉常有,羊肉粉算是少遇的。
在物资不算富足的年代,煮米粉是过年过节老百姓家里常有的一道主食。这时候妈妈们终于舍得在米粉里放入很多鲜肉、鱿鱼干、笋丝、干香菇、葱头油等平时难得一见的配料,末了还会撒上细碎的芹菜末以提香,而汤底则是用汆过鸡鸭肉的“高汤”。一碗滚烫且用料十足、香浓美味的米粉出锅,必须马上用大碗盛上,热乎乎滑溜溜香滋滋的,即使在大冬天也能吃到满头大汗,那通体的满足是从味蕾直达脚后跟的记忆,而这感觉是一辈子都抹不掉的。
一碗不算便宜的羊肉粉很快端上桌,看着羊肉还挺多,心里平衡了些,就是不知味道和价格是否匹配。看着切成柳叶状的羊肉和为数不多的几片香菜,瞬间又觉得这老板真有点抠,心里嘀咕着“都20元一碗了咋连菜叶子都不多给几片呀?真是奸商。”
我吃东西的习惯总是把最想吃的留在最后,因为想着在空腹时不爱吃的应该吃起来也会比较好味。面对这碗“极简风”的羊肉粉,习惯性先夹起米粉。咦,这粉不太一样哦,细细身子透着白瓷般的光泽,夹着Q弹吃进嘴里却绵软细嫩……就这一口,立刻添了好感。这些年满街的米粉店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众多商家一味追求筋道都用加了食用明胶(也有说是玉米粉)的粗粉,煮出来确实卖相更好却失了温润和绵软。不仅如此,那样的米粉很难与汤料完全融合,入口也就变得寡淡无味了。现在的年节除了偶尔遇上个别小作坊还能卖一点传统地道的米粉,外面已然很少能吃到那种原来的味道了。
一碗看似平淡无奇的羊肉粉竟然一下子追回了儿时的记忆。用这样地道的粉在鲜香的羊汤底里一滚好似瞬间被注入灵魂,吱溜嗦上一口美味爽滑到底。而薄薄芡汁不咸不淡包裹住的也正是羊肉的鲜甜原味,和吃惯了牛肉的韧、猪肉的淡是明显的不一样。那几片香菜也变得恰到好处了,安安静静在碗里充当着配角,丝毫没有喧宾夺主,反而更衬出羊肉和米粉的鲜美,看得出这是掌勺人对食材的熟稔和用心。
出了店,一边回味羊肉粉味道一边听着刘军强教授对《写作是门手艺》的解读,刚好讲到克服写作困难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开始写,无论写什么,每天少则200字多则千字,实在没东西写也像记日记一样把琐碎生活记录下来……脑子里就有了写下这碗羊肉粉的冲动。
忍着停在路边就想写、“如泉涌”的文思回到家,进门又收到了心心念念的快递。想起下午和朋友聊到的话题——别焦虑不浮躁,修好自己、过好当下,在能力范围内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幸福。这个独处的晚上因为“偶遇”的这碗“惊喜”,让一个人的晚餐也是满满的确幸,虽简单却又自在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