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持续行动》的收获
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焦虑感来源于对现状的无力把控,作者Scalers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你需要持续行动,它是改变生活现状、实现逆袭的有效方式。
作者在本书中分4个章节,分别从10天、100天、1 000天、10 000天四种行动时间跨度探讨每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具体应对方法,帮助读者逃离对生活无法把控的“循环怪圈”,并找到持续精进、不断提升自我、逆袭人生的核心操作方法。
《持续行动》这本书之前已经看了一遍,这次重新看,就想从这本书中再吸取到营养。
我这次采取的是边读书边做笔记的方法,写下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感悟。
第一章,先行动,再思考。
既然我们能够看书,那就说明我们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已经学完九年义务教育,上了大学,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
这种经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却能让我们自大起来,认为我们已经学了那么久,已经什么都懂了。
可是就是这个什么都懂了,害了我们。
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
这就形成了冲突,让自己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寻找解决方法。
而实际上,道理我只是听到了,知道了,而没有做到。
而从知道到做到,还有很长一段路。
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最怕的就是走弯路,最想做的就是找捷径。
因为我什么都懂,我就值得拥有最好、最快、最省力的方法,把事儿做成,达到人生巅峰。
可是对于什么是弯路,什么是捷径,并没有自己正确的认知。
满脑子里充满的都是各路大V宣讲的各种光怪陆离、自相矛盾的的认知,自己还把它奉为圭臬。
人生并不是从这个点到哪个点,两点之间直线最近。
人生是充满希望的,是拥有各种机会的,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惊喜的,所以人生的每一步都有收获,现在认为走的弯路都是未来成功的基础之一。
而所谓的捷径,就是把这么多的惊喜和风景割舍掉了,成了一根光秃秃的电线杆。
并且你在能力弱小时定下的目标就一定正确吗?
随着自己的成长,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就会设立更正确、伟大的目标。
第二章,如何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
1.好老师可遇不可求!
很有可能我们一生也遇不到一位好老师。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自己做自己的老师和学生。
自己做自己的老师。
让自己监督自己,让自己教会自己。
自己做自己的学生。
知道自己还不会,那么就认真学会。
在学习的过程中痛苦、迷茫必定伴随其中,而只有努力和付出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
涌现是结果,但是它是由做好每一件事组成。
所以,要想涌现,就从做好每一件事开始。
2.每日记录和每周复盘有什么用?
每日记录主要记自己今天干了什么事。我们每个人大脑没有记得那么清楚,都是随记随忘,要想知道自己今天干了什么,还是要动笔留下文字。
每周复盘是提炼重要想法和认知。我们每天有许多情绪,而这些情绪都是来势凶猛,来的快去的也快,在那个时刻,我们可能无法理性思考,就要在周复盘的时候就要好好思考,这到底是什么事儿?为什么会发生?如果我再面临同样的情况,我应该如何解决?这些记录就是要深入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认知。而经过系统的分析之后,才会留在自己的心底,才会留下刻痕。当自己再次面临同样事情的时候,就会回想起自己早已准备好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个时候拿起来用就可以了。
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于做事儿。
只要踏踏实实的做事,把事情做好,方法也就能归纳出来了。这个时候的方法才是自己的方法。
时间管理其实是管理时间。
最核心的其实是管理事情,当自己能够把事儿做好,有成就感,就是时间管理好了。
而每日记录和每周复盘就是把事做好,把时间管理好的方法。
3.现在科学家也不能解释这世界上所有的疑问,而偶然性就是其中之一。
而我们的大脑却不这样认为,他总是要对发生的事情赋予意义,从中找出规律,当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他就会简单、迅速的拿来解决问题,当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会充满挫折感。
接受偶然事件,接受这世上有我们无法掌控的事情,接受错误,才能减少错误,把事情做对。
人生既漫长又充满挑战,即使我们做的是正确的事情,也不能及时反馈给我们好的结果,而这个时候就要看自己对于价值观的相信程度,如果深信不疑,终将会得到好的结果。
4.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遇到新领域,当我们遇到新领域时如何进入?如何快速进入?
勇敢起来,大胆起来,我们现在所遇到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前人已经做到的领域。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是安全的。
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那就把事情拆解,把不懂的搞懂,也就能学会了。
至于如何快速进入,就是别犹豫,大胆往前走,持续做事,终将涌现。
第三章,竞争壁垒是如何形成的
1.什么是竞争?
竞争无时无刻都存在。
在学校里的竞争比较单一,规则明确,所以竞争成不成功一目了然,以分数来判断。
在社会里的竞争是多种维度,规则不明确,不仅以结果来论成败,还在时间上来判断。
重要的是要明白竞争的场景变化了,规则也随之变化,而自己就要相应的采取适合的应对措施。
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就是充分利用时间无法逆转的特点,想方设法占到时间的便宜。
1提前布局,早做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当你已经准备好了,而机会到来的时候就能把事干成,那你就是最强大的。
2英雄造时势。
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这个不好回答,但是英雄是可以通过参与塑造未来的。
3成为一位追随者。
当自己没有超前的眼光,强悍的能力,那么就成为一位追随者。
追随一位目光远大,行动力强悍的领导者,长时间的跟随他,建立信任关系,也就会搭上成功者的便车。
而这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时间,都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做成。
2.看不起,看不懂,看不到是每一个持续行动者在成长的道路上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我们要认识到在持续做一件事情时,周围的人对我们的态度其实取决于我们自己。
当我们开始读书学习成长的时候,和别人没有关系,所以别人就没有义务鼓励你,表扬你,赞美你,因为你所取得的成果也不会和他人分享,而人们对于负面信息是更敏感的,所以就会对负面的信息更看重。
当你坚持做没有受他们所影响,他们就会习以为常。对于你所做的事情,他们也就会看不懂了,但也会允许你和他们共存的。
当你取得了一些成就,你挣了钱,你自然要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你离开了他们或者你还在和他们在一起,但是他们已经看不见你了。这个看不见,说的是可能你和他们还在同一个单位,但是已经不是同事了,已经不一起工作了,实际上他们已经离开了你的生存系统。
此种经历作为一个成长者,必需接受。你所取得的成绩只能是自己享受,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因为每个人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的利益,那么就把那些苍蝇的呜呜声当做耳旁风吧!
3.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能不能教别人?
当然能教别人,并且能赚钱。
那么你是要做老师,还是要当学生?
如果你要当这样的老师,能赚钱,但是如果你是学生,要向这种老师学习吗?
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明白的,我们当然想要找那些自己能做到,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
现在社会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自己做不到却出来教人的人?
因为大家都很浮躁,都想快速挣钱,而这些人抓住了人的心理。他们所收的学费很低,而人们觉得费用很低心里也明白,即使上当受骗损失也可以接受,所以才会报名学习。却不知正好落入了这些人的圈套,这些人是靠流量来赚钱的,学的人越多挣得越多。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现在已经结冰了,怎么可能立刻融化,即使放在火上烤,不是也有可能把火浇灭吗?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的时候,却想立刻马上解决掉。
这会让我们产生焦虑,如果没有马上解决,事情就变得更加严重了。
而这个时候据有人利用我们的焦虑来赚钱。
所以我们这时候就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是否我们的焦虑正在被别人利用。
当我们能这样想的时候,就开启了另外一个正循环。
先慢下来,慢下来,才会认识事情的真相,遵循规律,把这件事情搞懂学会。
总结,这一章从一事无成开始,经历了怎样做最有竞争力的人,做靠谱的人,能不能教别人,要想解决问题就要一步一步来,成就了你的也会限制你。
这是一个循环。
没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包打天下。
我们都是持续行动者,在持续行动的路上都会遇到新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持续解决新问题,打破新困境,让自己持续的走在行动者的路上。
第4章保护大脑比保护钱包更重要。
1.我们所做的事情总有人做过、说过。
一个人越成功越有机会接触更优秀的人,越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样的。
我们可能会重复别人所做的事情,但是总会因为我们是不同的人,所做的事情也会有所不同,而这些不同就是我和你之间的区别。
2.什么是稳赚不赔的赚钱方式?
满足人们的需求。
人们的长期需求是什么?
人的基本需求,比如:吃、穿、住、用、行。
而现代社会最为直接有效的路径是对于赚钱的渴望。
那么就可以通过教人赚钱的方式为自己赚到钱。
有人会说我还没有赚到钱呢,有什么可以交给别人的呢?
只要你敢教,就有人敢学。
人们对于专家的信任是有光环效应的。
我之所以告诉大家通过教人赚钱,可以使自己赚钱,是让大家认识到现代商业社会的一种现象。
3.怎样分辨庞氏骗局?
1有没有人使用。
一个物品它最终是要实现自己的实用价值的,只有真正的使用了,它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2最终有没有人买单。
要想获得一件商品就要花钱,那么到最后有没有人掏这个钱呢?如果有人掏了,那么就形成了闭环。
4.知识付费就是在网络上花钱买课,这个课就像书、杂志或者报纸一样,只不过变成了电子形式。知识付费的重点在于付费,而不在于知识。
那就用检验庞氏骗局的标准来检验知识付费。
1有人使用这些知识吗?也就是说这些课程有人学吗?
这些课程大部分只有20%的打开率。也就是说没有用。
2最终有人付费吗?
这些知识付费课程大多有分销,大部分是分销费用是50%以上,也就是说自己买了课接着分享,自己才掏了一半的钱,那么谁是最后的付费者?这就形成了连环套。
5.我们人类的进化都是相似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类似的。
我们的大脑分成情绪和理智两部分。
我们并不能够用情绪解决所有问题,所以这两者都要使用。
当情绪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就要用理智来解决;当理智解决不了的时候,就要用情绪来解决。
而在什么时候用情绪,什么时候用理智,那就要用我们的理智来判断。
所以,我们应该提高我们的理智,在理智的控制之下,运用好我们的情绪。
6.公地悲剧在不断的重演。
因为商业行为的存在,每个人都想获得更大的利益,从而就会放松自己的标准,伤害到别人。
而当被别人发现的时候,第一会摧毁自己的商业模式,第二政府也会进行处罚。
如果想长久的保持赚钱的商业模式,就要自己做饭自己吃。
以这些饭要自己吃的态度和标准要求自己,这样生意才能持久的做下去。
结语,持续行动,刻意学习,认知升级。
1.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会觉得很难解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先升维再降维。
先从自己的内心生出大格局、大尺度,然后,回到生活中重新认识原有的问题。这会让我们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理解以及不同的感受和动力,这个时候解决的方法会涌现出来,我们会瞬间顿悟。
为什么会如此呢?为什么会有用呢?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眼中只有困难,看不见了其它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两个方面的提升。
一,更全面的看待这个问题。
这个全面,一方面是围绕这个问题看到他的所有方面。另一方面是要离他距离远一些,看到他的全貌。第三要想方设法看清他的内部。
二, 我们要看清这个问题所存在的环境。
这个问题之所以产生不仅仅是这个困难产生了这个问题,可能是大环境、大系统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要看一看除了这个问题的其它地方是什么样的。
当我们把这两方面都看清了之后,再来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思如泉涌,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了。
2.持续行动=状态持续×时间持续。
时间持续就是在时间的长度上持续,比如10天,100天,1000天,1万天。
状态持续就是数量稳定,能量稳定,增速稳定,复利稳定。
3.持续行动看起来好难呢,其实有许多人都已经做过了。s老师所写的这本《持续行动》就是建立时间维度来指导我们行动和学习的认知框架。只要遵循《持续行动》所写,就能够成为持续行动者。
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行动,让新认知在头脑中自然生长,变成我们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的认知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