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决定了每天写情绪日记梳理情绪,所以刚才跟孩子生气了之后,我竟然有一丝开心,又有素材可写了。
哈哈,这次事件的起因是孩子想吃冰激凌 但他还有点咳嗽,所以我不想让他吃,然后他就不高兴了,哼哼唧唧的。
好了,下面开始按格式梳理,不能再按照以前的语言习惯描述了,再描述又变控诉了。
1. 我看见
这次是我听见,我听见孩子用拉长音的语气,扭着身体,撇着嘴,带着哭腔说了5—10遍:我想吃冰激凌。
哦对了,还加上屁股在凳子上扭动,眼神描述不出来,觉得咋描述都不客观,哈哈。
还听到了屋子里时不时传来的很重的出气的声音,吸鼻子的声音。
2. 我感觉
我感觉很生气,也有点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有点挫败感。
身体感觉是肩膀有点僵硬,感觉有点累,胃里有点不舒服,心口有点堵,头有点晕和疼。
写完这些做了几个深呼吸,闭上眼睛体会了一下这些地方的感觉,放松了一点点。
是的,我可以生气,可以有挫败感,可以无力,我陪着我自己。
3. 我认为
我认为咳嗽就不应该吃冰激凌,我认为咳嗽时吃冰激凌会加重,我认为他应该体谅一下当家长的这种心情。
我认为他应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我认为他应该听从我的,为他身体好的建议。
我认为我已经在克制自己的情绪,跟他说话了,可是他还是不理解我,认为我已经很耐心的跟他解释了,他就应该欣然接受。
每次写到我认为我背后的信念和应该的时候,都感觉像是在吐槽,还挺痛快的。
把内心的这些想法都写出来之后,会发现自己自动产生的要求和评判还真的挺多的。
4. 我期待
其实刚才的我认为里面已经包含了很多期待了。
比如我期待他可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然后他可以自律,不要在咳嗽的时候吃冰激凌。
我期待他可以,开心的接受我的建议,并且觉得妈妈真的是为我的健康考虑啊,我一定要听妈妈的。
这个期待如果我不写的话,我都没有发现,但经过这几次的梳理,我发现我对孩子是有一个隐形的期待和控制的。
就是我不光希望他听我的,还希望他开心的去听我的,配合我,然后还觉得我用的方法很好,其实我更需要从他那里获得理解和支持。
这里面我对我自己的期待,可能就是我能用更好的方式和他沟通,让他接受不能吃冰激凌这件事情。
或者我对自己的期待,是我可以放下焦虑就接受他吃冰激凌也没关系。
5. 期待背后我的需要
在这份期待背后,我真正的需要可能包含被理解,被支持和安全感的需要。
被理解是说我希望他理解我的心是为了他好。但其实我也并不完全是为了他好,更深层的是为了满足我安全感的需要,因为他如果咳嗽加重了,我会感觉到焦虑和恐惧,我会害怕他生病,所以我希望他来配合我。
所以我的这份关心中就夹杂着一些控制,于是我还希望他可以理解我,支持我,这样我就可以通过他不吃冰激凌的这个行为,缓解我自己的焦虑。
而孩子在这件事情上的需要,可能就是他想吃冰激凌,满足自己的这个欲望,以及想体验对自己身体和生活的掌控感和自由,以及被尊重的权利。
孩子是有权体验自己身体的感受和经历的,其中也包括咳嗽的历程。
而不是我们怕他难受,就剥夺他的体验。
当他自己觉得不舒服了,可能自己就会选择吃或者不吃。
但是这个过程如何把握家长引导和孩子自我体验的度,可能还是一个需要去尝试的过程。
最后孩子吃到了一点点冰激凌,我还是没给他太多,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