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情绪专注
我们用元认知来观察自己的注意力会发现一件有意思的现象:身体做A,脑子却想着B
比如:·跑步的时候,手脚在动,脑子却在考虑明后天的安排;·吃饭的时候,嘴巴在动,心里却在担忧与他人的关系;·睡觉的时候,身体不动,思绪却像瀑布一样倾泻而出……
很多人会为自己的一心二用而沾沾自喜,可殊不知这正是我们烦恼和无能的来源。
“行动”如躯体,“感受”如灵魂
我们在刚学习一项技能,或者还只是孩童的时候,通常会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和当前事物相关的事情上,全身心的感受这件事,行动和感受二者是统一的。
随着行动越来越熟练,我们在行动上集中的注意力越来越少,分散的注意力越来越多,我们也失去了感受行动的耐心。分心代替专注,身心开始分离。
分心走神的原因与危害
分心走神的原因无非两个:一是觉得当下太无聊,所以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二是觉得当下太痛苦,于是追求更舒适的事情。
分心走神也会带来各种危害:比如:生命质量变差,拖延和低效。
从长远来看,一个人的专注力的高低也可能预示了他今后成就的大小。
身心分离的人总会不自觉地退回舒适区,而身心合一的人则更容易跳出舒适区,直面困难。
我们也无需为自己分心走神过于自责,这原本就是我们的天性之一。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锻炼我们的元认知,去克服我们的天性,用我们的觉知力和自控力去约束天性。
让感受回归当下,我们的身体感受永远是进入当下状态的最好媒介,而感受事物消失的过程更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力训练。身心合一的要领不仅是专注于当下,更是享受当下。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正念冥想,感知当下的身体、意识、情绪,活在当下。
这也和我们上个月共读的书中的内容不谋而合。
第二节 学习专注
200万年前,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还属于同一物种,此后,人类开始脱离猩猩族群,疯狂地向智人进化。进化赋予人类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使我们拥有了极强的感知和思考能力,并借此创建了文明。
然而进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痛苦。人类因为感知的信息太多,而会产生各种负面的情绪,从而失去了之前的专注。
人类情绪和能力优劣的根本差异
1.主动选择信息的能力
能力弱的人易分心,能力强的人却能主动屏蔽干扰,选择需要的信息并沉浸其中。
比如冥想者比其他人更能够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感受上,屏蔽其他杂念。
2.深度沉浸的能力
这也是我们能成为卓越人才的关键。书中也给我们提供了四个要素。
第一,有定义明确的目标。目标定义越明确,注意力的感知精度也会越高,当目标太大时,我们也可以将其拆解为小目标,使目标更具体,更精细。
第二,练习时极度专注,所谓的“极度专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投入全部的精力,效果会比只投入七八成精力要好。极度专注的时候,整个大脑都调动了起来,各个区域之间梦幻联动,往往能做出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如果极度专注还不能解决问题的话,那就果断转移注意力,这个时候我们的意识已经开始想其他东西了,潜意识却还带着余热在默默地运转着,也许在接下来的某个瞬间,我们会灵机一动想到答案。
这种非常神奇的效果并不是虚构的。当年的阿基米德就是苦思冥想无果,打算泡个澡放松一下的时候,突然被澡盆里溢出的水启发,想到了鉴定皇冠的办法。
第三,能获得有效反馈
《学记》中有一句话叫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在这里作者也告诉我们,不能在家闭门造车,而是应该多去交流寻求反馈,或者找专业的教练来指导自己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
第四,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不管是一直重复已掌握的事情,还是挑战太难的任务,都无法让我们进入沉浸状态,我们必须建立稳固可靠的行为模式,每天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有些困难但又可以通过努力来完成的事情,从而使自己产生成就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拉伸区。
当然任何方法的掌握,都离不开刻意的练习,天才尚需反复练习,才能成就卓越,何况普通人呢。
总的来说,要提高专注力,就要设立清晰具体的目标、专注于当下的工作、每个细小的环节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在拉伸区反复练习,并且反复练习运用,直到养成习惯。届时,我们自然能体会到“心流”的美好。
前人的智慧足以使我们走向卓越,只要用心拾取,我们一定能在进化的大潮中成就自己,造福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