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给大家介绍了《认知觉醒》第三章“元认知——人类的终极能力”。从中了解到,元认知是人类最高级别的认知,也就是我们的反思能力。
我们应当努力提升元认知能力,从高处、深处、远处看待现在的自己,让自己保持清醒、不迷失,保持动力、不懈怠,保持平衡、不冲动。
今天介绍第四章:专注力——情绪和智慧的交叉地带。
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做着一件事情的时候,脑子里却信马由缰,不加控制地想着其他的事。
也就是所谓的分心和开小差。大多数人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甚至还觉得能一心二用是自己的一个长处。岂不知,这种状况不能使我们集精力于当下,还生出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一、分心走神产生的原因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注意力都由“集中在行动上的”和“集中在感受上的”两部分组成。
起初,行动与感受是相统一的。
但随着行动越来越熟练,我们在行动上集中的注意力越来越少,分散在其他地方的注意力越来越多。于是,我们不再去耐心感受行动。从此,分心代替专注,身心开始分离。
分心走神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觉得当下太无聊,所以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二是觉得当下太痛苦,于是追求更舒适的事情。
二、分心走神的危害
分心走神带来的最大的损失,莫过于生命质量变差。因为走神时,我们要么沉浸过去,要么担忧将来,要么幻想不可能实现的情况,走神可以让我们活在任何时候,唯独不能让我们活在当下。
可见,分心走神的本质是逃避,所以,面对困难时,身心分离的人总会不自觉地退回舒适区,而身心合一的人则更容易跳出舒适区,直面困难。
三、提升专注力,回归当下
让感受回归行动,是提升专注力的关键。但这需要坚持不懈地训练。
慢慢练习收回感受,让注意力回到当下,我们的烦恼就会慢慢减少,精力就会更加旺盛,情绪就会更加平和,身体就会更加柔软,感知就会更加灵敏,思考就会更加深入……这个习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它就相当于改变了自己的底层行为模式,其力量不可小觑。
四、深度沉浸是专注的最高境界
深度沉浸,就是全神贯注于某种事物。
主动屏蔽干扰,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需要的信息,集中于当下的事情并沉浸其中,保持极度专注,只有在无法进展时再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件于此毫无关系的事情上,如此坚持不懈反复练习,就可以逐步练就深度沉静的能力,使自己的专注力不断提升。
最后,分享一个故事,帮助大家理解专注力的含义: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之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