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心成长•今日读书
决定孩子自我效能感的五要素
这个章节是从可爱岛的“放飞自我的野鸡实验”开始,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想要让孩子拥有类似于自我效能感的生命动力,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其提供怎样的积极帮助呢?如果家长更注重培养孩子积极坚定的个性和品格,那孩子们也会对他们的能力更加坚信不疑。
通常来说,影响孩子自我效能感的要素主要有以下五种:
1、孩子以前成功或失败的经历
因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之上的,如果孩子过去有很多成功的经历,那在反馈的积累过程中就会更加自信,同时,孩子们的获得感还会取决于孩子习惯性的归因方式,恰当的归因,也能让孩子在逆境与困难中实现新的突破。
2、替代性经验或榜样的影响
恰当的排名不是要证明谁比谁更强更好,而是通过一种理性的方式,为人们建立一个定位系统,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效能感的相互感染与激发。特别是家长,如果能够引导孩子们进入定位系统的思维,将这种比较转化为对自己阶段性的客观认知,就有可能会为孩子提供一种积极的动力与明确的信息,让孩子发现自己一直在进步。
3、他人的评价
如果孩子能够在成长过程当中获得父母、老师、同学等周围人的关心、欣赏和重视,经常听到肯定、赞美、鼓励的言辞,孩子也比较容易获得自我效能感。甚至你认为孩子能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也会更容易成功。
4、合适的情绪唤醒
当孩子不是特别容易被唤醒状态,干扰时他们的主观效能感会更好一些。情绪唤醒包括情感上的觉察,也包括身体的觉察,切忌让孩子搞疲劳战术,导致孩子因为体能欠佳而影响情绪与效能。
5、熟悉的环境条件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越来越敏感,同时也渴望从熟悉亲切的环境中寻找安全感。比如中考,高考之前,学生提前探访考点,熟悉考点的环境,规划好路线,都能够帮助孩子缓解考前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总体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创造抱持性的环境,让孩子从小就觉得“我能行”,“我可以做到”,不断强化他们的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