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中国校园文学2025年长垣校园文学阅读记作家进校园,主题是文化传统与文学创新,主讲人施占军南飞雁 王昉
受益颇深的几句话:
中考高考考的是基本功底,所以要有文化积累,现代教育考的是智慧。
写作,要有认知力,考的是情商智商,以及认知逻辑和认知思维。
好的文学作品没有一本脱离教育。
看透传统文化是人司马迁《史记》;他看到了中华文明的侠义精神。
儒家传统文化在不断的精进,有勇毅和弘毅的精神。
今天新接受了两个词。
1.“内圣外王”:
“内圣”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指个人通过心性修养达到圣人的道德境界,如仁、义、诚等。外王指将内在修养外化为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推行王道政治。
“内圣外王”最早见于道德经典《庄子 天下篇》,他后来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概括精准的描述了儒家理想的人格境界和治国之道。
简单说,内有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证。他强调,道德修养与政治实践的完美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紧密结合。
创作需要想象力。看到一个事物要从审美的角度。
所有的阅读都不会空手而归。——施战军。
我们读书最好读经典,比如《论语》,从中学到的是为人处事。
生活要有画面感。
2. “化成天下”:核心意思:通过教育、文化和道德熏陶来感化人民,从而成就一个秩序井然、文明昌盛的理想社会。
“化”:指“教化”“感化”“潜移默化”的改变。它不是依靠强制性的法律或命令,而是像春风化雨一样,通过榜样、文教和道德风尚来陶冶人的性情,使其自然而然的发生转变。
“成”就是“成就”“成功”“实现”这里指达到一种完美的社会状态。
“天下”,指“整个世界”,“人类社会”或“国家”。“化成天下”描述的是一种以文化,道德等软实力来治理社会,塑造世界的理想模式。它强调是文教德治的引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