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身边的人是否经历过以下经历:
今天朋友不高兴了,都是自己不好,把事情搞砸了。
面试的时候没有通过,自己不该说那样的话。
朋友,同事说我的衣服太丑了,丢死人了,今天早上就不该穿这件衣服。
……
以上经历,在心理学上叫做反刍思维,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相关的解释,指一个人不自觉,持续性地反思自己的消极经历一次又一次沉浸在痛苦的感受中,这是一种过度的内省。
确实我们需要对发生的事自我反省,总结经验,避免再犯同样的事。可反刍思维和正常内省不一样,反刍思维就像我讲的那样,是一种过度自省,是带着自我攻击。而正常的内省是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选择欣然接受,这件事的确有做的不太好的地方,那做点什么能让自己更好,这是对自己的理解。
有人说:“喜欢反刍的人经常喜欢说如果……当时怎样就好了,我不应该……”如果和当时占据着她们的头脑,对她们的生活进行审判。
记得,师姐远离我的那段时光,对我而言是天塌了,几乎彻底崩溃,那段时间,我常常深陷于反刍思维,如果我不拒绝师姐让我离开合肥的要求,当时答应她,就不会离开我了,不应该拒绝师姐的要求,如果不是我太任性,依赖师姐,她就不会远离我,脑海里一遍遍地重复这样的话语,使我倍受折磨,身心俱疲,没有心思做任何事……
所幸的是,如今我走出了反刍思维,并且明白了,一段关系的结束,并不代表我不好,未必就是我的错。师姐的远离有她自己的原因在,比如,她已经没有精力再继续照顾我,和我交往。毕竟,以我的情况,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就像做心理咨询工作一样。
几天前,我看了一位咨询师写的文章才知道,深陷反刍并不是我的错,而是跟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发生了不好的事,都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现实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都经历过反刍思维,而且,或许有人正在遭受反刍思维的困扰。
如果不想再遭受困扰,一位咨询师朋友曾经分享了三点自我疗愈的方法,我尝试过第三个办法,感觉很受益。我决定把三个方法也分享给朋友们,仅供参考。
第一,当你意识到自己开始钻牛角尖,可以停下来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体力活”比如,运动,搞卫生,做饭。
很多时候,当把目光移向别处,过了那个情绪低点,再回头想那件事,或许就会发现,不被情绪困住之后,问题解决起来就更简单了。
第二,做一些“正念”训练,它能培养我们的积极情绪,让我们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
第三,找信任的人倾诉,当局者迷,一个人情绪主观且封闭,十分痛苦,这时候我们可以找信任的人倾诉,例如,周围可靠的家人,朋友等。
关于第三点,我想做个补充,如果实在找不到信任,可靠的人倾诉或是她们帮不到你,那你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假如你只是短时间内感叹一下,如果当时不那么做就好了,这很正常,只要不是长时间沉浸在感叹之中,就不是反刍思维。
《积极情绪的力量》一书中指出:你试图在脑子里想通这件事,但这种无休止的苦思冥想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只会让你进入死循环,让你情绪愈加低落。
最后送大家一段话,让我们用积极的内省使自己总结经验“避雷”尽量避免深陷反刍,因为它会让人情绪失控,会阻碍我们真正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