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枫树上的喜鹊》教学为例
童话以其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受到儿童的喜爱,其价值对儿童成长有重要意义。因此,童话在第一学段语文教材中有着较高的占比,那么如何上好一堂童话文本的课,让童话的价值真正的转化成儿童成长的营养?本篇文章就是以二年级的一篇课文为例,谈谈具体做法。《枫树上的喜鹊》是二年级下册部编版教材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想象丰富、充满童趣的散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很感兴趣。教学中我将运用导语引导学生,理解较难的词句,把朗读、感知与理解融为一体,从而带领学生在平淡朴实的文字中感受真情和趣味。
一、营造“童话般”氛围,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
二年级的学生充满了童真童趣,没有很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在教学本课中,我积极的营造氛围,让学生觉得此刻我们就是小作者或者是就站在小作者的身边,体会作者当下的快乐。
首先,我引导学生初读文本,感知文本的内容,获得初始的情感体验。然后我让学生观察小作者在枫树下看到了什么?此时纷纷有同学举手回答,看到了“枫树、鸟窝还有喜鹊......”,我说:“不如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到课堂吧!”我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道具:鸟窝、喜鹊、枫树。看到精美的道具,学生很惊喜、意外的样子,我顺势说:“小作者跟你们一样的心情,于是他亲切地称呼喜鹊们为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今天啊,就让咱们一起来读一个动物会说话的故事......”此时学生的面部表情已经个个“眉飞色舞”,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经兴趣盎然地走进了文本。
二、轻说“儿童化”语言,理解童话故事的内涵
接着,我在情景教学中借助“儿童化”的语言,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如:在理解“一会儿......一会儿.......”时,我会说“喜鹊妈妈可真忙,还会忙什么?”去训练说话,会把动物妈妈和自己的妈妈放一起去理解“妈妈们”同样辛苦,“ 我们一起夸夸这些伟大的妈妈吧!”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喜鹊们的对话和小作者想象的内容,从而区分朗读语气的不同。还会说一些带有故事性的过渡语言,如“喜鹊妈妈用心的教,喜鹊弟弟努力的学......太有爱的一家人了!”让学生理解读喜鹊妈妈说的话的时候声音要洪亮,因为她在用力的教,而读喜鹊弟弟的话语时要轻柔一些,因为它还是个小宝宝。像讲故事一样的去引导学生去与课本对话。
三、引导“儿童话”表达,编织童话故事的翅膀
做好了导入和过渡,看到了学生激情澎湃的样子,我开始师生进行对话、生生对话、同桌对话、小组合作演练等等,使得学生的语言得到内化,通过表达达到训练语言、享受童话的目的。
我利用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试着把童话演出来。所以我把喜鹊和小作者做成头饰,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带上自己的动作和神情,分角色的读,这么一来,孩子们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喜鹊的形象也就鲜活了起来。经过表演这一活动,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体会、感悟就更深了。
借助这一契机,我开始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去理解喜鹊妈妈和喜鹊弟弟在说“鹊鹊鹊......”时背后可能表达的语言,比如:学自己发明的拼音、看日出时会说什么?这拟人化的形象一下子让学生的兴趣达到高潮,学生止不住的有话说,对他们而言眼前的不再是一个小动物,而是一个个有生命、贴近生活,跟自己一样的“人”。
四、讲述“童话性”故事,促使童话故事的生发
其实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童话故事吸引这孩子们,他们喜欢读、乐意讲、有劲头演、有兴趣写,孩子对童话的渴望如同他们对游戏的渴望,所以拓展阅读是一很好的教学资源,一定要适时的利用好。因为本次的是想象类的童话,所以要找一些同题材、同时代、同作者或者是同风格的文章进行拓展,从教育内容方面不断输送新鲜的“血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提升品位。
除此之外,我还以学生爱听童话故事这一点为突破口,要求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读经典的童话故事,利用班队会的时间让学生上台分享,以此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同时提高对童话故事的兴趣,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