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怎样走向政治前台的?无标题文章


明清君主,鉴于历朝历代外戚专权,对于后宫干政异常敏感。朱元璋更是立下死命令,后宫里谁要是干涉朝政,格杀勿论。清初君主也是明白人,严禁女人对政治说三道四。即使像孝庄皇太后,也不过是暗中为孙子康熙使劲而已,不能亲自走向前台。

但是,咸丰以后,一个妃子竟然步步高升、层层染指,超越皇帝而成为了大清朝的政治灵魂。这就是慈禧太后。一个女人是如何突破重重关隘走向权力前台的?是运气使然还是能力使然?

慈禧太后的上台,自然有与她个人的能力有关。她要不是讨得了咸丰欢心,并且生了唯一的皇子,再怎么也当不了皇后;要不是读了点书,能够批阅奏折,也不可能走到权力前台。不过,慈禧太后走上前台,确实也有运气的成分。

要是英法联军不攻进北京,咸丰皇帝就不会往热河跑,吓得待在那里不愿意回来;如果咸丰不往热河跑,就不会给奕䜣出头的机会,也不会给肃顺专权的机会;进而,就不会让奕䜣和肃顺这两个最有能力的满族人,成为势不两立的政敌;如果奕䜣和肃顺不势不两立,就不会给慈禧太后上台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慈禧是利用了两个男人之间的斗争,渔翁得利掌握了权力。

咸丰是在热河去世的。当时,以肃顺为核心的八个大臣,极力诱导咸丰皇帝长驻热河,不要回京,以确保自己的宠信地位。而以奕为代表的留京大臣,包括掌握军队的胜保,则三番五次要求咸丰回京,稳定朝局、安抚天下。双方都有自己的私心。无论要求咸丰回京还是不回京,都是想取得咸丰信任,以期能在咸丰托孤时,分得最大一杯羹。肃顺不让咸丰回来,是怕他和六弟奕䜣面后,万一诉诸兄弟情长,把自己排挤到一边。

就朝中人心来说,是大体倾向于奕䜣的。奕䜣开明有能力,且是皇族。但是,从政治上来说,还是肃顺占据优势。肃顺在皇帝临终时,被托付为辅佐大臣之首,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他七个顾命大臣,也是肃顺的人。与肃顺相比,奕没有任何可以借助的资源。

要想除掉肃顺,又不背抗旨的罪名,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借助两宫皇太后的力量。

所谓两宫皇太后,就是慈安和慈禧太后,其中慈安是正皇后,慈禧则因子而贵,亦成为皇后,分别为东宫和西宫。据说,慈安敦厚本分,没有什么权力欲望;慈禧则聪明伶俐,颇有权力野心。有学者猜测,咸丰活着的时候,慈禧可能帮他看过折子。如果脑子不聪明,不可能得到这种机会。以慈禧太后的聪明加野心,肯定看不惯肃顺等人的专横跋扈。

慈禧与肃顺发生矛盾,还有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她的儿子同治皇帝,登基时才六岁。在这种情况下,将权力都交给肃顺等人,难免不会发生威臣挟持皇帝的情形,就像当年鳌拜对待康熙一样。其他人对此或许不上心,慈禧作为小皇帝的妈妈,估计晚上就睡不着了。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合潜在同盟,将肃顺等人铲除。

肃顺等人似乎没把两宫放在眼中。或许,在他们看来,两宫虽然贵为皇太后,但是毕竟为女流之辈,既没兵,又没权,掀不起什么风浪,折腾两下就完了。慈禧不是闹着要看折子嘛,那就让她,估计看不了几天就累个半死,主动归还。

可是,肃顺看走了眼。他没想到,慈禧太后不但能看折子,而且还非常有精力看折子。一个有精力的女人,没有了老公,又不能出皇宫,只有政治能吸引她。她越看越顺手,越看越刺激,铲除肃顺的想法,也就越强烈。

两宫皇太后自身没有实权,但是她们有两大合法性资源。第一,她们两个是皇帝的母亲。这个说没用就没用,说有用就有用。她们说句话,要比奕䜣等人说句话,更能得到大臣认可。第二,她们手中有先帝留下的印章。咸丰皇帝为了防止肃顺专权,特别分别赐予两宫一个印章,肃顺等人要下旨,必须盖上两宫皇太后的印章。

对于两宫来说,合法性资源是虚的。但是,当她们与奕䜣等实力派联合时,这些东西就威力无穷了。奕䜣和慈禧已经看出,大家相互都讨厌肃顺,只有除掉肃顺才有出头之日。他们暗中商量好,把肃顺等八大臣骗到北京彻底大事化了。

奕䜣以皇帝年龄太小为由,请求两宫行太后听政。掌握首都军队的胜保以及文官大臣,似乎都占到了奕䜣一边,支持太后回京。不知道肃顺没看透其中的阴谋,还是太过于自信,竟然真得没做防范地回了京。这一回,就再也没有回到人间。

肃顺被杀之后,建立起来的是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制度。现在看来,这一制度排除了专权,运转得不错。首先,听政的是两宫而不是一宫,不会让某一个人滥用权力;其次,清除肃顺有奕一份功劳,两宫听政后,不得不授予奕䜣议政王兼领班军机大臣的名号,令其一时权倾朝野。这样一来,以奕为代表的大臣力量,又与两宫皇太后形成了相互制衡。

西方有句名言,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反过来,受到监督的权力,就会稍微好一点。从现在来看,这样的权力格局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灭掉捻军、兴办洋务、重用汉人等措施,所谓“同治中兴”,就是在他们共同辅政期间完成的。

但是,这样的权力格局不是制度设计,而是历史的一种偶然。各种因素碰巧了,才出现这么一种格局。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制度都是偶然的风云际会的结果,比如被神话了的三省六部制。实际上,唐太宗去世之后,国家就走下坡路了。三生六部制靠的不是制度,而是皇帝,是一个人。

张祖翼在《清代野史》中说:“当文宗崩,穆宗孩提,天下又不靖,慈安柔顺不敢负重任,慈禧位卑又恐不孚人望,思得一重望之亲贵佐理之,于是廷议推奕訢为议政王、总理军机大臣。此本为权宜之计,非永远定制也。”这个判断颇有见地。

权宜之计就是权宜之计,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会烟消云散,转安为危。事实上,历史确实如此。奕䜣的权倾朝野,很快引起两宫不满。1865年,两宫随便找个借口,撤掉了奕䜣的议政王职务。奕䜣虽然聪明,却是一个软弱可欺的人,一遇到挫折就退让。两宫要撤他议政王位子,他就让了,只保留军机处和总理衙门职务。后来,连军机处也保不住了。

奕䜣一撤,三权就剩下了两权;慈安一死,两权就剩下了一权。那个处心积虑向上爬的妙龄少女,最终炼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老佛爷。

日记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9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28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54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48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71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32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9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34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7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87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46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7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7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34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7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41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