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的演技
并不是从角色的内容去处理角色的,既没有生活于角色中,也没有把它再现,有一套相当简练的方法,根据一些因循的图形去扮演一个角色。
机械的演员借重他的面部、手势、声音和动作,只把一副刻画着不存在的情感的死面具给观众欣赏。为着这个目的,他们练好了一大套漂亮的把戏,想借外表的方法去伪装出一切种类的情感。
从机械的演员的观点来看,他之所以采用这种剧场性的念词法和功架的动作,其目的不外是强调声音、语调和动作,使演员显得更美丽,使剧场性的效果更有力。
用程式的一成不变的成规去再生剧中人物的最错综而崇高的体验。
机械的演技不经过长期的用功是发展不了的。
评述学员演技:
重要的是要知道你在台上体验着的是什么,因为哪怕最有经验的演员,他们在家里揣摩的心得以及在台上的表演,对于他们所演的角色往往都不一定是重要而必须的。
毛病罗列:带到舞台上的东西,未必是扮演着的角色所必须的。
1.卖弄声音的表演技巧,有效果地悠扬顿挫。
2.利用活泼的大动作,舞踊跳跃,拼命以过火的演技博观众一笑。
3.采用美丽的姿态和架子去装饰自己。
二、机械的演技 vs. 真正的艺术
1.区别:有没有生活
没有生活就不能有真正的艺术。真正的艺术是从情感自动地流入自身的正轨的地方开始的。
在创造的艺术中止的地方,机械的演技才开始。机械的演技不必要求一种生活化的过程,即使有这种过程,亦不过是偶然的。
2.机械的演技的来源和手法:橡皮印戳
(1)来源:
假使要再生各种情感,一定要从自己切身的体验中抽导出来。
至于机械演员们,他们绝不体验情感,因此他们连这种情感的外在的成果都再生不出。
用既成的刻板法,刻画不存在的情感的死面具给观众欣赏,借外表的方法伪装出一切种类的情感。
①一代传一代遗留下来的,已经变为传统的东西(学历史)。
②从当代的天才那里学来一些现成的玩意儿(学同行)。
③演员们自己发明的(自己琢磨)。
(2)手法:
①读台词、说话和谈吐都有许多特殊的方法。
②在台上的举止动静的各种生理活动的方法。
③表现人类一切的情感和热情的各种方法。
④模仿各种人物的类型和社会中各个阶层的各种方法。
⑤表示时代的一些方法。
3.评述“机械的演技”
(1)状态
①现成的机械方法只要经过一度的练习就随手可得,因此变成第二天性。
②即使是丑恶而毫无意义的东西,只要经过相当的时间和朝夕的濡染,也会变得接近可亲。
③无论所选用的舞台程式是多么高明巧妙,但因为这些程式掺杂着机械的本质,演员不能赖此以感动观众的。他非找点什么补充的手法来刺激观众不可,于是他就不得不求助于他们所谓剧场性的情绪。这种情感是生理情感的外围的一种人工的模仿。
(2)危害
①不幸世上喜欢低级趣味的毕竟是比高级多。于是,崇高反为浅薄所侵占,美丽为漂亮所侵占,表现性为剧场的效果所侵占。
②一个角色若不是为活生生的情感所充实,刻板法便会乘虚而入,占领每一个空隙。而且刻板法往往会在情感之前冲进来,堵住情感的进路;所以一个演员非得战战兢兢地警惕自己免为这些手法所误不可。哪怕是天赋特别高的演员们,有真实的创造力的,也不能疏忽。
③比较神经质的演员们,会利用人工技巧振奋起自己的神经,激起各种剧场性的情绪;这就产生剧场性的“神经衰弱症”,是一种不健全的陶醉,不仅是内容空洞,而且只是一种人工的生理的刺激。
启示:
①第一感觉是,花架子,很唬人。然后就思考,我真的可以区辩哪些是机械的演技,哪些是再现的演技,哪些是生活于角色吗?回答就是,当我自己活在哪种状态,可能才能进行区辩。
②联想到《理智与情感》所探讨的话题。用理智来演戏,拒绝情感的体验。在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理智化的东西,学会怎么跟情感相处,怎么体会情感背后的为被识别的需求与压抑,怎么言语化或者艺术化的创造。
③人总是选择容易的,即使是有天赋有真实创造力的,也要战战兢兢。想到《少有人走的路》第四部分“恩典”中讨论的“懒惰”是原罪,会阻碍人的成长。曾国藩好像也曾经说过,人的一生都在跟懒惰做斗争。我就突然有些释怀了,不再对自己的懒惰那么自责了,就能把这部分自责的力气,用来恢复一些能量,以备继续走下去。
喜马拉雅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