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星期你还回老家哟?”我问娟儿。
“嗯!明天回。要不,咱下午放学去球馆打球吧。我连着去三天了。”娟儿说。
我有些犹豫,早上打了一个半小时,晚上再打一个小时,这运动量是不是有点大,身体吃得消吃不消?
“算了。我明天早上去吧。让身体歇一歇。”比娟儿大这么几岁,还是悠着点儿吧。
“我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把球发的短一点儿。”我说。
“你如果能发短球,就把银山给治了。”娟儿笑着说。
的确,我发球太单一了,就一个反手长和正手短,其它球发不好,也很少尝试。发球有变化,对手才猜不透你的套路,才容易吃球。
我感觉这小小的乒乓球太神奇了。摩擦得厚点儿、薄点儿,板面低点儿、高点儿,用力大点儿、小点儿,它行走的路线马上就会有所改变。有时候,就差那么一丁点儿,球就接不住。让你无比遗憾。
陈师傅告诉我,盯好球,对方一出手,你就得判断出这个球会来到你的啥位置,你出手一定要准确,迅速,每个动作扣得细些,多准备几拍,不要打得松松垮垮。
我也仔细观察过陈师傅的动作。他每一个球接的都非常快,而且用力特别大,有很多触网球都是因为力气大硬弹过去的,并且都是大角度或者直线,他的许多动作都是下意识的,已经养成了习惯。
陈师傅二十来岁就在部队打球,曾代表连队多次参加军区的比赛,他是常胜将军,深得领导和战友的喜爱。回到地方后,这个爱好一直没丢。七十多岁了,还经常出去比赛,而且每次比赛战果都很辉煌。球馆好多年轻的高手都翻不过他这座高山。他就好比国乒队的马龙,是我们乒协的常青树。
下午球馆高手如云,如果去的话,跟高手过过招,人家给点拨几句,对自己肯定有帮助。哪怕不练球,在旁边看看人家打球,近距离观察人家的动作,也能学到不少本领。
要不,去球馆看看。
今天张会长给我们女队员语音通话,说给我们在开水房西边建造了个衣帽间,还给我们准备了个柜子,以后我们的球拍、鞋子都可以放到球馆了,换衣服也更方便了。他还给我们一人配了一把钥匙。
会长这么支持我们打球,我们再不下功夫苦练,对不起领导的一番心意。那衣帽间是会长七十五岁的老父亲自己动手给我们做的。为了球友,会长把老父亲都惊动了。丁春还免费给球馆楼梯焊上新扶手。听说,领导还在申请给球馆按大屏幕呢!重要比赛一起观看学习交流。平时放点乒乓球教学片。共同提高。
球馆氛围特别好,硬件设施在逐步变得齐全,让我们这些热爱运动的人有一个能玩的好出所,我们真该好好珍惜。
决定了,放学后跟娟儿去球馆玩去。说不定凤和香香也去,球馆四朵金花又聚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