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评讲习题时,最头疼的是填空、判断、选择。怎样判断学生是否真正会用所学知识做题,我的方法一般是做习题前强调这些题也要写出答案依据。
本想着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学生就像左耳进右耳出,当我批改时,除了答案没有任何过程。在我进行批改时,尤其是判断题,我会直接打对错,学生在纠错的时候几乎不用思考就能订正。我又开始困惑,怎么才能让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分析错误原因并纠正?想起之前看的一篇文章,有位老师提到可以在题目的旁边做标记,错一道,扣一分,以此类推,不明确的打对错。这样不管是错几道,学生都需要重新再把所有的题目检查、审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重新思考和辨析,再次确定每个题目的正误,从而找到自己的错题。经过试用之后发现,程度好的学生,如果真的理解和掌握的所学知识,明确每个概念的意义,一般都能顺利发现错误并订正。而有些学生则会傻傻分不清,常常是错误的还没订正,正确的题目又改错,有时一个题目订正多次才改好。
另外,对于有些判断题,即使学生做对了,如果让他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为正确的,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学生通过不断订正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情况,发现学生理解中的盲区或误区,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