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课程开始前,鸟伯乐先特意强调了一下阿根廷作家的观点——真正的阅读要从第二遍开始。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第一遍阅读的时候注意力基本都在情节上,而第二遍能站在上帝视角上,重新体会作者的情节构架、细节、伏笔、意蕴等。所以以后阅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多刷几遍。
接下来进入正题。
2. 开头
开头需要能抓人,要引领整篇文章的基调。文章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最好都在开篇展示出来。就像《白鹿原》的开篇“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娶过七方女人”。这样一句话就能把读者的胃口吊足,让读者好奇他为什么能娶七方女人。
另外,短篇小说的开头需要起到“提速”的作用。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我自己是个急性子,尤其如果是短篇小说,开头来一大段环境或者人物描写,或者人物在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我通常会选择跳过,或者干脆直接扔掉换另一篇看。写《晨曦》的时候,我刚开始想到的是写望月楼内女主刚露面时的场景,但写了两行感觉太平淡无趣,就干脆把刺杀事件放在最前面。大概也是起到了“提速”的作用吧。
3. 结尾
结尾不等于结局,结尾要有“突袭感”。我自己前几篇文章,结尾就是人物的结局,也是没想到我在简书实现了女主三连死。但这样结尾总少了几分余韵悠长的味道。文友短毛碎的《人生大事》,结局是老支死了,老支家也分崩离析了,但最后以老支的“我娃高兴了,这是大事”作为结尾,就给全文添了些温暖的色调,多了韵味,远比以人物的结局作为结尾好得多,这一点值得学习,今后的结尾也要注意一下。
4. 小说=故事+意蕴
鸟伯乐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大家写婚姻,写婚姻里的一地鸡毛、出轨等,这些都是共同的特质,可以挖掘更多。比如《围城》中,婚姻是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这句话,就是意蕴。这一点自我感觉不太好,很多故事只是想写出来,并没有什么“意蕴”。还是需要多思考多阅读。
5. 故事核
这个就是故事的核心情节,比如《西游记》的西天取经就是故事核。
其中有三个要素:人物,动机,事件。
在这里我想着重说一下动机这一点,尤其是故事中“恶人”的动机。拿自己的两篇文来说,《深宫曲》和《晨曦》里,太后和奉天楼楼主都是“恶人”的角色,设置他们的时候我没花多少心思,但补充他们的动机时却想了很多。写他们的动机时,我都用了“恨意转移”这一点,太后恨先皇打掉了她的骨肉,所以恨先皇的儿子;楼主恨昏庸的先帝打死自己的父亲,也把恨意转移到了当今皇帝的身上,想要毁掉他的江山社稷,也就迁怒了保家卫国的大将军。相比之下,这个人物比太后更像是个疯子。
但写出这一点的时候,我最后都选了在他们临死前说出。一来是因为,我觉得人在知道自己临近死亡的时候,心理会比平常更脆弱一些,很多隐秘的过去在这时更容易吐露出来,二来……实在是没有找到别的耿合适的时机来吐露反派们的动机。在这里也想请鸟伯乐指点一下,这种情况里,除了人物临死前,还有没有更多的时机可以展示他们的动机呢?
6. 情节
情节是有因果关系的事件,事件之间的联系需要合乎情理。
最后,过去的事件不应占用太多空间,主要事件还是当下的内容。想起我之前在书上看的,过去的事件属于“幕后故事”,只需要在适当的时机抖出一部分作为补充。
最后,感谢鸟伯乐的细心讲解,期待下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