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节课讲了小说的第一个元素: 标题,理想的标题应该包含意蕴、象征、高级概括内容的特点。
上课之前卓老师继续强调了“读”的重要性。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他说真正的阅读是从第二遍开始。因为第一遍,我们往往会被小说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第二遍才会有时间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那么处理。
这也是我自己读书最常见的情况,基本上读完一遍大概了解了一下剧情就以为读完书了。很少有小说,哪怕短篇小说都很少有耐心读过两遍以上去体会分析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名言出自陈寿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意思是反复阅读一本书,自然能逐渐了解它的涵义,这是一种通过精读以促进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这是快两千年以前的古人就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鉴于我目前状况时间很少很碎,没有机会更广泛阅读,今后也要调整一下自己的阅读方式。深度、精读、慢读一些经典著作应该也会比囫囵吞枣似的一定要逼自己读完多少本书或许更有帮助。
本节课继续介绍小说的元素。
第二元素:开头
1、抓人眼球:概括总结,引出疑问或话题
这估计也是基于网文写作的特点,现在文章作品太多,传统写作缓慢渐入的方式,很容易导致读者没有太大耐心往下看,尤其是没有掌握好细节描写的技法,很容易写得过于单调苍白,不仅没有起到烘托作用,反而更加味如嚼蜡。
所以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也不失为一种方式。尤其是短篇小说,开头需要提速,才能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如《断魂枪》的开头就直接讲镖局改成了客栈,既是总结也是预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开头就为后续埋下伏笔。
2、基调/方式:如交谈方式、上帝视角
万事开头难。所以有时候我会对着空白写字板发呆很久都很难找到下笔的地方,这或许就是没有找到基调。
最近有一篇文章,是固定开头,原本以为给出开头后续会比较好接,虽然也费了不少力气攒出来了一篇,我也大言不惭地投给了伯乐。
因为开篇已经固定了基调,鸟伯乐老师建议修改一下,那几天我也正好要准备考试,没有时间精力去做修改,就放弃了那次推文。后来找时间我看了一些那期的作业,确实雷同很多。
而且我自以为聪明地选择了平行时空的内容,竟然也都大同小异,当时我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疑问,我没有借鉴任何人的作业,很多人也是独立完成,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今天听到基调这里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固定了开头带来的相似效果,所以想要自己的文章出众,并不是指写得如何好的那种出众,而是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开头的基调设置就是十分重要。
第三元素:结尾
小说的结尾并不简单地等于故事的结局。看到很多文章结尾都设计出来意想不到的反转,每当看到反转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会有一种莫名复杂的情绪在里面,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我自己现在写得文章基本都是平铺直叙,没有什么悬念,结尾更是没有设计过任何可以给人强烈印象的突袭感的反转,整体就是见头知尾的方式,读完感觉就是平淡无奇无味,没有任何记忆点,也是因为我大都是想到哪写到哪的缘故。
今后还是可以尝试设计一下不同的结尾方式,也来锻炼一下自己的写作思维、思考、控局能力,不能写得太过随意,毫无章法。
另外卓老师在课堂上提了一句凤头猪肚豹尾的写作方式和欧亨利式的结尾,感觉十分有趣,打算找本这样的小说来学习一下。
第四元素:小说=故事+意蕴
小说与故事的区别,已经是十分常见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人说故事偏重讲述事情,小说塑造人物,其实我已经是傻傻分不清。
卓老师给小说的定义是故事加意蕴。这个理解起来就更加抽象一些,因此我去查了一下意蕴的含义。
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华夏意韵,仙风道骨。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出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
总之就是读完小说读者内心萌生的一种感觉。其实现在我还是有些若懂非懂的状态,希望今后可以慢慢体会到意蕴的精髓所在吧。
第五元素:故事核
故事核就是小说里最为核心的情节。忘记是谁说的一句话,任何一部小说,不管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以前我并不太理解,心想上百万的小说怎么可能用一句话概括得了呢?现在想想这应该就是小说的故事核。
有了这个核,小说里的其它元素都是围绕着它来设计展开的。我不禁怀疑起来,我最近半年写过的文章(以前没胆量写,现在胆子越来越大,脸皮也厚了,是不是小说故事的都好意思拿出来,捂脸ing)倒底有没有过故事核呢?
第六元素:情节
小说的情节要关注人物的动机、因果、冲突。
情节是指当前发生的事情,而不是过去发生的。过去的事情一般都是用来交代背景的作用,而不要当成主要事件来突出表达。
而且一定要注意事件的因果关系,不然就很容易制造出来Bug。
还要注意描述情节的发展,不一定非要按照时间和发生顺序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的跳跃性的描述方式。
以上就是这堂课的笔记,听完这两堂课后,发现做为一个写作不久的小白,果然是处处踩坑呀。现在竟然有些期待经过这样一次相对而言比较系统的学习机会之后,能够找到一丁点儿写作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