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艳娇老师、文君老师和晓芬老师的三节语文课。我想到了一个词——语文味。
前段时间的一次学习中,武汉六中特级教师刘晓红的话让我感受颇深。她说,我们语文老师有一个共同的姓——语,语文学科有一个共同的姓——语。是啊!在座的各位同仁,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姓——“语”。这样来说,我们都是自家人了。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姓——语。语文老师就该有语文老师的样子。纵观我们身边的语文老师,男老师、女老师、老教师、年轻的教师,那么有一个问题:当你和一群老师站在一起的时候,别人是否能一眼识别出你是语文老师呢?
再看如今的教学技能大赛,对于一个语文老师的要求更是不一般呢!首先你得有很高的文学文化素养,不然你解读不了教材,在课堂上会时常陷入词穷的境地。接着你得有相当于播音员水平的朗读水平,不然你无法给学生范读,然后你得写一手好字,不然你无法呈现漂亮的板书,还上不了兴起的书法课。还有你还要会绘画会唱歌,甚至还要会一点网络语言,不然你在课堂上,会突然感觉和学生失去了对话的契合点。……所以,我们得内外兼修,才能抵得过岁月的风霜,跟得上时代的浪潮。
语文学科一个共同的姓——语。什么样的语文课才姓语呢?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说一说,我今天观课的感受,并谈一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姓“语”。
1.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咂摸、品味语言的课堂才姓语。文本才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所以我们首先要对教材深入研究,把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挖掘出来,把听说读写综合实践的契合点找出来,把能将三维目标相结合的字句挖出来,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品味、琢磨。
艳娇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象征这种表现手法的时候,紧紧抓住四个“难道”进行体会,排比语气一步一步的递进,气势的酣畅淋漓。文君老师在讲猫之乐,失猫之痛,在文中用圈点勾画法画出关键词句来体会。晓芬老师在讲到“宛转”这个词意思解读为蜿蜒曲折,并和黄鹂的叫声“宛转”进行了比较。
我在最近的教学中也有一个例子,在讲授巜唐雎不辱使命》的时候,开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寡人”的分析,寡人,君王谦称,其时,秦王并没有统一六国,以寡人自称,可见他的野心勃勃的。“其”字,注释,表祈使语气,实则暗含命令意。“使人”二字,表示秦王的做法,派人去,没有亲自去,这种做法本来就是对安陵君的轻慢、不尊重。一个“!”,更可体会语气的不容置疑。开篇短短一句话,29字,就让一个盛气凌人、蛮横无理的秦王跃然纸上。学生只有在这样的语言学习活动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语言的情、咂摸到语言的味儿。
2.有真真切切的情味的课堂才姓“语”。语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还要让学生的情感品格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滋养,得到成长。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的独特体验,让学生通过体验理解文本,从内心深处觉得有话可说,有事要讲,有情要诉。例如:文君老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三猫的处境和我对猫的态度之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只猫或写一段话送给自己,一个女生当谈到妈妈经常把妹妹做的错事冤枉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伤心落泪。我们看到此时作为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的文君老师眼眶也红了,声音也哽咽了。这其实就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品味文字获得的情感上的共鸣。
第三,有朗朗书声的课堂才姓“语”。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须美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并用声情并茂地朗读来表达美,创造美。对于这一点,晓芬老师教授的巜黄河颂》做得比较好,通过默读、跳读、精读等等来指导学生,在朗读方面做得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在这里我要提醒老师们的是,其实我们课堂的朗读和播音还是有区别的。播音,我们更主要的是掌握一种技巧,而我们课堂上的朗读,往往是一种悟读,是一种美读,是带着情感的一种朗读,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
删繁就简三秋树。洗净铅华,还原本真。我们要尽可能地把语文无关的内容删去或减去,努力使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让语文课堂真正姓语,而语文老师真正应该沉下心来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文本,真正让学生从文字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受到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让语文老师真正不同于数学老师也不同于艺术老师,不同于体育老师也不同于播音员。增强专业的力量,感受专业的幸福。
有那么一个时候,我们站在一群人中,有一个人突然惊叫:呀!你一定是个老师!你一定是个语文老师!哈哈!这个时候,你一定会会心一笑,从内心深处涌起满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