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各种关于缺爱的判断标准,“自卑不善言辞”、“缺乏主见,依赖他人”、“敏感多疑”、“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能自己搞定的绝不求助”等等,关于这些,我去一一比照过,绝大多数让我觉得与自己相符合,而且还挑不出那些言辞的错误来。是以,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自己是一个缺爱的人,并且缺爱在很多时候自然而然成为了许多情绪和行为出现的借口,不加思索,就将缺爱这顶帽子扣在了上面。
有一天,我尝试去问自己爱是什么,我是真的缺爱吗?
爱,是一种强烈的、积极的情感状态和心理状态。它代表着对人或事物有深切真挚的感情,是一种对人、事、物十分深刻的喜爱。还有人认为,除了上述所说的,爱更是一种能力、一种行动,一种站在他人角度帮助他人成长、感受美好的能力。
如果爱只是一种情感、心理状态的话,那大多数人是不缺爱的,而如果是一种能力,那么没有去刻意练习的话,缺爱就是必然的了。可即便如此,这就一定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去习得这种能力吗?没有这种能力的一定要被贴上缺爱的标签吗?每个人缺的一定就是那种站在他人角度帮助人成长的能力的爱吗?
这种爱,是从未认识并拥有过,那又怎么谈得上缺失呢?只有认识过且确认自己没有的,才会有缺失感。也许有人缺少陪伴,有人缺少尊重,有人缺少他人愿意理解的那份耐心。这些与爱沾边,是表达爱时的产品,但可能那个人也并不具备有能力的爱。缺爱可以是一个事实,也可以是一个观点,这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