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笔下的市井带有很强烈的烟火味儿。沈从文的文字是工笔画,细细勾勒出青绿山水,然后点缀几个人物。细看那几个人,是长河里一个水手撑着船橹拼命上滩,另一个水手则赤着膀子在喊号子。远处吊脚楼上的妓女在轻轻唱歌。而汪曾祺下笔则如大写意画,大笔粗粗抹上几下。市井人物的眉毛、鼻子和嘴便已成形,而此时再点上几根汗毛,人物的神态就呼之欲出了。汪曾祺对市井生活是熟悉的,他似乎也不把自己当外人,藏身于市井人物之中,所以他写市井人物和生活是很有味道的。他市井人物写的好,能感动读者,引发共鸣。我读老汪的文章就会不知不觉开始想起家乡来。
异秉里写王二的熏烧摊子。“熏烧”就是卤味儿。王二的熏烧摊子“除了卤豆腐干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猪头肉。牛肉是五香加盐煮好,外面染了通红的红曲,一大块一大块的堆在那里。买多少,现切,放在送过来的盘子里,抓一把青蒜,浇一勺辣椒糊。蒲包肉用一个三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里面衬上豆腐皮,塞满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拦腰用一道麻绳系紧,成一个葫芦形。煮熟以后,倒出来,也是一个带有蒲包印迹的葫芦。切成片,很香。猪头肉则分门别类的卖,拱嘴、耳朵、脸子,—脸子有个专门名词,叫“大肥”。要什么,切什么。”老头儿下笔还是很朴实,丝毫不卖弄自己手上那支笔,老老实实来写。他似乎写的是江苏的卤味摊子,但和豫东街头的卤肉摊子似乎没啥不同。不过我家乡是个回民镇,卖五香牛肉是回民的生意。只见到回民带个白色镶金边的八角小帽,重心放在右脚上,刷刷刷地切牛肉。切的很薄,红色的可以看到一丝丝纤维的是肉,透明的呈琥珀一样黄色的是牛筋。切片后可加酱油加醋加蒜汁儿加香菜,凉拌来吃。也可以什么都不加,买个刚出炉的烧饼,从中间撕开,夹着牛肉吃。咬上一口,烧饼的热香,牛肉的咸鲜,还有牛筋的爽脆,混合在一起,整个人瞬间满足极了。那时候穷,平时哪能吃上五香牛肉,还不是得等到过年。快过年了,我娘才会去集上切几斤五香牛肉。怕我们偷吃,就藏起来。问她咋不让我们尝尝啥味儿,她说:这是留给过年走亲戚的qie吃的。你们驴逼大嘴都吃了,到时上哪去买?她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只能低着头走开了。直到除夕,我娘才偷偷拿出来切上一盘。不过这时候我们倒拘谨起来,不太愿意叨那个牛肉。因为平时没得吃的菜,除夕都端上来了,这一筷子那一筷子早吃饱了。哪还顾得上吃那个五香牛肉呢。
至于猪头肉就是汉民的生意了。一个大铁锅横在土灶上。土灶里的柴火呼呼呼地烧着,猛的狠。铁锅里的肉汤咕咕嘟嘟滚着。卖卤肉的矮胖子拿条长筷子,往肉上一扎,酱色的油水就顺着筷子流了下来。胖子大喊一声,好了,卤好了。等着买猪头肉的人一哄上前去。猪头肉不能太肥的,不然太腻,吃几口就放下筷子了。肚里油腻的狠,只想吃瓣子蒜来冲冲。最好是辣心槽那种蒜才解腻。也不能太瘦,太瘦口感太柴了,有点像嚼木头,一吐一嘴渣子,那还吃嘛劲啊。最好是三分肥七分瘦,还得浇上蒜汁儿,加香菜。吃到嘴里,蒜汁儿辣,油脂滑嫩,肉皮爽脆,香菜清香,交织在一起,吃的你都要咬掉舌头。
老汪说的蒲包肉应该是高邮的特产,我们老家没有这种做法。但卤肉锅里的豆腐皮确实很好吃。豆腐皮本身味道是很寡淡的。一下了卤肉锅,吸了肉汤里的精华,整个豆腐皮都精神起来。卤的极好的豆腐皮,切成段,拌上切成丝的葱白,滴上几滴小磨香油,叨上一大筷子就往嘴里送。豆腐皮的韧劲,卤肉汤的香味儿,还有葱白的甜味儿,小磨香油的浓香,吃起来是很有那么一番滋味儿的。
老汪写黄油烙饼:“正在咽着红饼子的萧胜的妈忽然站起来,把缸里的一点白面倒出来,又从柜子里取出一瓶奶奶没有动过的黄油,启开瓶盖,挖了一大块,抓了一把白糖,兑点起子,擀了两张黄油发面饼。抓了一把筱麦秸塞进灶火,烙熟了。黄油烙饼发出香味,和南食堂里的一样。”黄油烙饼我可没吃过,因为我二三十岁才知道有黄油这个东西。至于在家乡的时候,从来没见过黄油,也无从拿它来烙饼。不过,我记忆里油馍是很好吃的。油馍就是油饼,不知道为啥我们那叫油馍,明明是饼嘛。不过不管它,好吃就行。小时候我娘跟我爹在县城北关开废品收购站收破烂儿,没人给我们做饭。我二姐就经常给我们做油馍吃。做油馍得先和面。面盆是红色陶制的一个大面盆。加面加水,然后人扑在面盆上开始和面。面和好了,揪成一坨坨的面疙瘩,大小如七八岁小孩的拳头。然后擀成圆饼状,刷上一层油和盐,卷成卷,按平了,再擀。如此几下后就可以准备下锅了,这时候听到油在锅里孜孜孜响者。下了锅,慢慢等着油馍由白色慢慢变成透明,然后变成金黄。用锅铲在锅里滑一下,油馍就翻了个跟头。两面都金黄就可以出锅了。我跟弟弟这时候都眼巴巴在锅前面等着。出来一个,我们就一人撕上一半儿,抢在手里。这时候油馍还很热,经常烫的我们嘶牙咧嘴的,不过也不管不顾了,只往嘴里面塞,面香味儿油香味儿混在一起,口水瞬间增加了好多。我姐就在旁边看着我们,然后笑笑继续炕油馍,往往炕到最后才轮到她吃。现在想想我们也太不懂事了。
为啥老汪的文字那么朴实却那么能打动人,说到底是他对市井人物和生活观察的多,体会的仔细,对他们充满着一种同情和欣赏。当他将这份感情用文字表达时,就特别能打动人。他的文字就像酵母一样,发酵了我藏在心里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