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园是广州第一家戏院,不过还不是真正的戏院,而是一座可以演大戏的园林式茶园。戏院不收门票,只计茶资。戏台前摆放桌凳,男左女右。入夜以后,张起灯笼,光耀如昼。台上金翠迷离,锣鼓板钹,一唱三叹。台下观众一边品着香茗、点心、水果,一边观赏大戏,关目好的、作手好的、唱喉好的,便 大声喝彩,把赏封抛掷到台上去。
(关目:应指戏曲中的重要情节, 戏曲中的说白和故事情况,有时 特指男女之间的情事;作手:应指动作;唱喉:应指声线唱腔。)
戏院门外聚拢着人群,他们聚精会神聆听着从里面面传出来的丝弦声、若断若续的演唱声和阵阵叫好声,虽然无缘入场观看,但想象着舞台上的精彩之处,也是一种满足。
名儒李文田为庆春园题了八个字的楹联:“东山丝竹,南海衣冠。”张维屏也有诗咏庆春园:“身似在皇州,笙萧助劝酬。岭南为创举,燕北想前游。富庶乃有此,去来皆自由。康衢传击壤,从古重歌讴。”在张维屏眼中,广州的热闹,竟可与帝都相比。戏院的出现,对戏剧而言,是一个里程碑。不久,怡园、锦园、庆丰园、听春园等戏院,纷纷出现,遍布西关、南关等地。(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