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禁止“淫业”,但由于从业人数太多,仅广州一地就有七八万娼妓,禁不胜禁,官府索性以税代罚,向妓寨抽取“花捐”,纳税的妓女,就成了公娼。
道光年间(1821-1850年)谷埠汇聚了无数脂粉寨,也就是伍税鳞说的“娱乐艇”。低级的自称推拿艇、酒菜艇,乌篷船头挂着一盏荧荧小灯,随波漂荡。穿着大襟衫的艇妹,一边摇橹一边唱:“买花哩,买花哩,买到桥头一朵花。“穷鬼男人趁夜色爬到艇上,一壶比水鬼尿还淡的酒,一碟南乳花生,和艇妹打情骂俏一番,听一两段《叹五更》,说些胡编适造的故事,就消磨了一个晚上,广州人把这叫作”蠄蟝局”。
高级的“娱乐艇”叫紫洞花艇,错彩镂金,灯彩辉煌,极尽纷华靡丽。中国传统,并不特别歧视妓女,士大夫甚至视携妓冶游为名士做派。懂得琴棋书画的妓女,尤其受到追捧,在小说,戏曲中,往往成为可歌可泣的主角。明末广州就有一位名叫张乔的妓女,与陈子壮、黎遂球,陈子升等诗人来往密切,经常在他们的文期酒会中,侍奉笔砚,互相唱和。她死后葬在白云山梅花坳,出殡之日 ,超过百名骚人墨客前来扶柩,每人一花,环植其冢,并赋诗一首,以寄哀思。张乔墓被称为“百花冢”,是后世文人凭吊的一个景点。但紫洞花艇似乎没有留下什么高人逸士的足迹,也没有出过张乔这样的名妓,充其量就是一个纨绔子弟的销金窝,对粤菜和粤乐的提升,倒是有点贡献。(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