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对于个人的意义,是一种质变。甚至谈不上量变引起,而是有发生,就有新变化。这种变化通常来得无声无息,甚至那些改变不在当时。而是突然有那么一个瞬间,认识了新的自己。
这种改变,它好像只与某一个特点相关,又好像,是和整个的自己有关。比如食物,当一个人对食物的感受开始变得和以往截然不同,这个人依然是自己或者已经不再是那个自己,就似乎成为了一个具有哲学意义的问题。思考这个问题,变得和思考人生一样有趣且意味深长。
在欧洲的时候,我充分领略了食物的寡淡无味。长达半个月的不太令人满意的食谱中,除了在苏黎世有一餐汉堡王因其别具特色的蔬菜配菜以及分量超足的牛肉使我印象深刻之外,接下来可以认为还不错的应该是在米兰闹市区的两餐披萨。
那两餐披萨,因为其品质和价格相比于其他店铺过于突出,我们连续在那家店吃了两次。它的口味深受我们的认可,也基于前一天的一个失败尝试。边上的另一家店,门庭若市,大家伙吃得也很开心,甚至在异国他乡吃出了家庭聚餐的喜悦感。但是那食物的口味,我真的很不能接受。看着漂亮,吃着像鞋底。因此在看完球赛回程时候,在本就不多的选择中看到这家比萨店的时候,我们着实兴奋了一把,第一餐吃得相当满意。
然后第二次的时候,令我对欧洲的食品卫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从披萨里面捉出了一根无比显眼的头发,甚至从其发质我能看出来是哪一位店员的。我匆匆将头发扔掉,不动声色处理好手中的披萨,没有声张,保持住了我们整个团队的餐饮过程的愉快。除了这一次,其实我们也很容易感受到,比如在球赛的现场,边上的店铺,排队排到给你吃的就不错了,拿过现金的手马上给你递过一份吃的,特别正常的操作。
在瑞士的那几天,我们特别喜欢去coop超市,喜欢买coop超市的各种食物,回到酒店进行DIY烹饪。每次我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食材,比如土豆——芝士土豆,看起来诱人,但是太咸了。一种看起来很好吃的宽面,有着亮丽可口色泽的番茄酱——咸到发苦。欧洲人吃的都是些什么。
只好自己买牛排。而那几天买过的价格不菲的咸奶酪,以及各种各样我们预期会比较可口的面包,都以一大半没吃完告终。一热就能吃的菜太咸了,饺子我是不可能买的,所有的糕点,无一例外,都太甜了。在那几天我甚至爱上了吃罐头,我孜孜不倦地尝试了超市里很多品种的罐头,尤其是各种海鱼罐头,收获了来自家人们的一顿嫌弃。哈哈,回想起来,可能在我潜意识里,在那几天,罐头成为了口味可控、体验感符合预期的很好选择。
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之下,街边的店铺,我们循着古琴曲,找到一家中餐厅。当时有一种终于获救的错觉。用餐的过程中当然和老板娘聊起了中国话。至于食物的口味,它实际上是做过了一些改良,所以它是中餐但也不是完全的中餐。与我们一同就餐的欧洲客人们,非常满意。对于我们来说,阶段性拯救了我们那几天的饮食枯乏。
有一个比较惊喜的餐饮体验是在威尼斯,螃蟹和虾虽然引起品种带来了一些新鲜和满足,实际上不算特别肥美,有一点欠缺。有一盘面看起来其貌不扬,乌漆嘛黑的,但味道确实让味蕾感到眼前一亮。我已经不记得面条的名字,只对黑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吃的过程中,我们一行人每相互看一眼,都觉得像是正在演出加勒比海盗的晚餐。
回国后,关于食物,我们开始讨论日本。除了中国之外,旅行中,在食物上最没压力的时候,是在日本。首先是因为日本的食材选择、食物种类与我们有很大的相似,其次是日餐在中国较多接触的机会,最后是因为,便利店中到处有非常新鲜的小份量食物包。
无论是一个寿司还是一个饭团还是一碗泡面,无论是街边的便利店还是地铁站,极其丰富的购买方式和超广泛的选择,让我们轻松拥有走到哪吃到哪、饿了就地停下的松弛感。我们念念不忘的美食一个是在环球影城侏罗纪公园中的手枪鸡腿,另一个是京都地铁站的便利店中琳琅满目的各种口味的寿司。
从日本回来的时候,我们觉得吃得心满意足;从欧洲回来的时候,我们转机成都机场,在闻到机场内成都钵钵鸡的辛香辣味的时候,一行人体会到了“馋哭了”这三个字的含义,我们又吃又打包,行李的量直接翻倍。带回家的食物够吃三天。从马来西亚回来的时候,我出机场后狂奔向小卖部,买了一瓶八宝粥,坐在机场的星巴克沙发上,转眼吃光一罐,就差舔罐头。回家后又买了一箱八宝粥。而且固执地认为:八宝粥,就是真的牌最好吃。
然而人从来不知道自己从哪一刻开始改变。自从在马来西亚,被绿色的鱼干绿色的酱汁和黑色的鱼干彩色的酱汁震撼过心灵之后,我突然对欧洲寡淡无味的食物开始有了全新的兴趣。我看中了在欧洲时候不太喜欢的碱水面包。现在你要是问我碱水面包是什么,我全身心地觉得:那是美味。真的好吃。
这几天我重新审视了身边的欧洲面包房,我突然觉得:幸好,还有这样的美味在身边。欧洲的食物比起东南亚,还是好吃很多的。不要跟我说多元化的美食天堂,这多元里面,挑一元吃都难。
还有要说的是咖啡。中国的咖啡,品质好的非常多。欧洲的咖啡,浓淡不一,很多还是比较淡的,总体来说也比较惬意。而我在马来西亚高速休息站点的一杯咖啡,直接震惊到我:冲调的咖啡,挤了一个杯底的炼乳。炼乳啊,什么时候喝咖啡搭配过炼乳?我现在回想起来,都能感到嗓子里一股齁甜。
在欧洲挨过饿之后,我现在特别喜欢自己做饭。在见过了其他国家号称的食品比较安全但食品卫生比较草率的现状之后,自己的食物由自己亲手烹饪,成为了一种安慰心灵的做法。
中国的,就是最好的。最好吃的食物,就是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