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直面困难
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回避困难。
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省出来的时间放在困难部分的处理上。
很多人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喜欢做某件事情”很可能因为那件事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而已。拖延的人并非不做事,他们做事,甚至做很多事,拖延的人也并非不努力——他们会话很长的时间去做事,但做的只是很多简单的事。
如果不能控制这种逃避的倾向,再多再好的任务管理技巧都是无效的,因为任务重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永远无法完成。所谓效率,实在任务完成之后才能衡量的。这样看来,对逃避困难的人来讲,因为没有完整地完成任务,所以无论花了多长的时间,也都没有效率。
所谓真正陶氏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趣的,所谓有创意的部分,可能连1%都不到。
4.关注步骤
任何任务都起码具备3个属性,何事what、何因why、何法how。
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得到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要得到,却始终没弄明白怎样才能得到。
思考方法需要从领悟内容入手,不停地细分、拆解任务,而且越具体越好,直至每个小任务都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任何事情,学会思考方式最为重要。要学着像一个项目管理者那样思考——他们更多关注“方法”,他们会花费比别人(多出许多倍)的时间去落实每一个步骤,在确认无误之后,他们才会有效地分配任务,团队才能够切实可靠地完成任务。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功课。这样的习惯,会是一个人变得现实、踏实。这既是一种习惯,也是只用后天习得的技能。这种技能无比重要,却常常被忽视,因为掌握这种技能的人总是默默地应用它,而忽视这种技能的人从未看到过它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巨大好处。
5.并行串行
当一个任务比较庞大,需要划分为多个步骤或者多个子任务时,这些子任务之间的关系要仔细甄别。甄别后,可能会产生若干行动方案,而这些方案可能还需要反复衡量才能找到最佳方案。
把自己的时间切分成“时间片”是一种很难习得的能力,通常把20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作为一个时间片,然后就开始像处理器一样处理任务。这样做可以保持相对长时间的高效率工作。
6.感知时间
只有与时间成为朋友,才能真正知道她的宝贵、懂得她的神奇。
重生并不意味着当即脱胎换骨。有着成年人意识的“婴儿”如果能感受更多的欢乐,自然也有相对更大、更多的痛苦。
作为真正的朋友,必然是也只能是那些最终被证明真正为我们所了解的少数人。
柳比歇夫的日志,是“事件——时间日志”,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更为详尽。除了详尽,还有另外一个巨大好处,就是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
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