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另一面
我的爷爷,在我记事的时候就已经老了,我长得越大、越懂事,他的头发就越白,皱纹就越深。如果不是翻看老照片,我都不知道他还有那么年轻帅气的模样,忽略了他也有属于自己意气风发的青春。如果不是悼词情真意切地追述了爷爷一生,我还不知道爷爷是宝应人,也不知道爷爷年轻时竟陆续辗转工作于22个部门,高邮县粮食局、高邮县委宣传部广播站、高邮报社、高邮县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界首人民公社等单位都留下了他服务人民新闻广播、文艺、文物保护事业的身影。他参与修缮文游台、龙虬庄、盂城驿等古迹工作,并先后与友人合作选编历代吟诵高邮湖的《珠湖吟集》、编注首部《历代名人咏高邮》……
这些都是爷爷,这样的他对于我来说陌生而遥远,却是同事信任的好同志、好友珍惜的世骍兄。爷爷家中挂着的一幅幅留有赠言与姓名章的珍贵字画,就是他们之间情谊最好的见证。
共同的回忆
我所熟悉的爷爷,他总是坐在那张老沙发上,靠在桌前,在看完的报纸上练习毛笔字,时不时的吟诗咏歌……不管我何时出现在他房间门口,他都会抬起头笑呵呵地看向我,叫我去他身边,并拿出自己珍藏的零嘴给我吃。
小时候,小学放学以后,我总是和爷爷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唱歌。爷爷最爱教我唱那首他最爱的《红梅赞》,并配以简单的动作,按照如今的说法应该算得上是“手势舞”。热爱唱歌的我也很是配合,每次都学的特别认真。至今,我都清楚地记得,唱那句“千里冰霜脚下踩”时,要边抬脚边用手指向前方的路面,爷爷告诉我,这个动作代表不管脚下的路有多艰难,都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就是什么都不怕”小小的我抢答到,爷爷顿时眉开眼笑。如今时过境迁,也算是经历的社会的毒打,人生险恶的我才渐渐明白这首歌的意义和力量。困境可以很简单的压垮一个人,现实并不像“毒鸡汤”中所讲的那么简单,所谓的吃苦是福,并不适用于大部分人,能越挫越勇,挺过来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只有熬过去,才有机会做冬天里那株迎着寒风,肆意怒放的红梅。
初中后,课程开始紧张,和爷爷相聚的时光大部分都在饭桌上。他总会兴趣盎然地问我古诗词学的怎么样,接着他会慢慢念出某首诗的上句,让我来答下句。在他的诗词题库里,秦观的代表作《鹊桥仙》可算得上是必考题。现在回想,这可能和他参与文游台修缮的工作经历有关,在深入了解过诗人的生平,接触过诗人饮酒论文之地的一草一木后,对他的作品自然比别人多了一些理解和感情。
高中三年,我眼睛时长红肿发炎、皮肤经常过敏起疹,是医院的常客、吊瓶和眼药水的忠实粉丝。由于这两种病灶都不能吃发物,为此,不常做菜的爷爷为了我总是上灶台,做他的拿手好菜———烧豆腐。有一次,他语重心长地说道:“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身体啊,那么好看的一双眼睛,不要最后弄得看不见。”听到这话,我在心里笑开了花,爷爷不是一个经常表达感情的人,也很少评论别人的容貌,可原来在他心里,我拥有着一双美丽的眼睛。
后来,我去了南京上大学,毕业后选择在扬州定居,两年前又奔赴南京求职,我的人生轨迹一直在变化前进,似乎离家越来越远了。与此同时,我的爷爷,他的世界却变得越来越小了。我都快忘了早些年他最爱骑自行车在高邮城闲逛,去子女家串门。那时我每天都能看见爷爷来我们家视察花草,给植物浇水,也会听见他埋怨我爸爸照料的不好。可后来他只能在他的那间屋子里呆着,偶尔状态好时,在子女的陪同下,拄着拐棍,去高邮新建的景点散散心,看看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城市。
近几年,周末我去探望他时,经常看到他鼻子上架着老花镜,电视里放着新闻联播,手里抓着一份摊开的扬子晚报,可他的眼睛却微闭着,头歪歪地靠在那张老沙发上睡着了。这时,我的女儿会轻轻唤醒他:“太爷,吃午饭啦!”“小月亮来啦!”他睁开的眼睛充满了喜悦,脸上却挂满了疲惫。变成太爷的爷爷什么时候已经老成这样了,岁月仿佛带走了他身上大部分的力量。
突然的告别
有时我信仰时光
脆弱被她淬炼坚强
有时我讨厌时光
无情地默默流淌
有时我恐惧时光
生命也随之飘荡
每一次短暂停留的相聚
都伴随着我的脚步匆匆
你从不问我在忙什么
只是一次次地关心我
是否适应现在的生活
原来我的脚步
也会赶不上你离开的步伐
你不再说一句话
我低着头
只有泪水掉落的声音
替我诉说着别离
「 谢谢你这辈子能做我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