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你内心深处找到的东西:精神分析师与无意识的精彩对话》
第四步:精神分析师认同幻想中孩子的情绪
举个例子,精神分析师坐在一个孩子面前,看他画画并听他说话。
他一边听孩子说,一边看着孩子画画,突然,他发现了一个令他感到惊奇的细节,他突然看到了幻象。他进入幻象中央,感受正在行动的人物此时感受的情绪。也就是说,他在宁静中认同幻想中的人物的情绪,与之感同身受。因此,认同意味着精神分析师不仅能感受到面前这位小来访者的情绪,还能感受到他幻想中的人物的情绪。
精神分析师认同的并非来访者的经历、感受和情绪,而是其头脑中幻想出的那个人物的经历、感受和情绪。因此,在第四步“认同”中,精神分析师有两个既独立又重合的职能,一个是咨询中的真实存在,即精神分析师对来访者进行观察、理解和干预;另一个存在于精神分析师自己的内在世界。精神分析师同时实行这两项既分离又平行的职能,兼任向外的对话者和无意识的接收者,关注来访者的表现并与幻想中的人物的感受情绪共振。
第五步:解释——“这就是我在你内心深处发现的你!”
精神分析师将感知到的幻象组织成语言,并与来访者沟通。此时的精神分析师就是幻象和来访者的中间人,来访者迫切地想让精神分析师告诉自己一切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在折磨他。作为把来访者的无意识与意识联系起来的信使,精神分析师向来访者的意识讲述来访者的无意识中发生的事。
在解释这一步,精神分析师可以选择说或不说。精神分析师可以选择沉默,这是一种有意的沉默,看时机决定。对精神分析师而言,难点在于迫切想表达时仍能适时沉默。“凡是不能说的,就应该保持沉默。”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错误。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精神分析师一定要坚信自己说的话,同时希望自己说的话能打动别人。
内在心理倾听过程中“观察”“理解”“倾听本身”和“认同”这前四步,只有在顺利走到“解释”这最后一步时,才具有治疗价值。也就是说,只有精神分析师成功用语言或有时用动作向来访者清楚地传达他本来模糊知道的事情时,前四步才有意义。
无论精神分析师解释得多么恰当、清晰,如果没有触及来访者的敏感区,也就是其意识的边缘“前意识”,这种解释就是无效的。“的确就是这样!”当解释因为将前意识变为意识而正好触碰到他们时,他们就会这样说。
解释就是清楚地告诉来访者他前意识里已经知晓的事,只对他说他能接受的内容。精神分析师从不解释最原始的无意识。
总之,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倾听的精髓,就让精神分析师的无意识来告诉我们吧:一旦获得了内心的宁静,我就在心里出现的幻象中捕捉来访者的无意识;然后,我与其中的人物感同身受,将自己代入他的行动,幻想得更炙热,将其戏剧化,最终把这些内容用语言表达给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