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游戏》这本书里说到: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需待奉。这就是我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人都会死,在亲人死亡之前,我们要努力帮他减少痛苦、接纳死亡。这同时也在缓解我们的悲伤。
一、 大数据
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48亿,2025年,老龄人口达1/3,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1个亿。
我国每年约700万人走向生命的终点,多数为需要临终关怀的高领老衰或者癌症晚期病人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约20%需要临终关怀服务,但社会各界能提供的临终关怀服务只能满足15%的需求,缺口达3300万。
现实这样的情况,也告诉我们"善终"这个理念是很多人即将面对的。
美国医学会临终关怀委员会是这样定义善终的概念:
善终是指患者、家属、照顾者从可避免的困扰及痛苦中摆脱,整体上符合患者及家属的要求,且不违背临床、文化、伦理的标准,即通常意义上的好死。
作为医护人员或家属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善终?即临终关怀和姑息照护呢?
临终关怀是指社会各层次(医生、护士、社会工作中者、志愿人员、宗教人士、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士)组成的团体为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的生理、心理、社会全面支持与照护。
姑息照护强调生存质量比生命数量更有规律。强调生命末期患者的痛苦,并给予支持性、缓和性的照护。强调尊重个性特征、追求更高生活质量。
二、 为什么要提供"善终服务"
过去20多年来重症医学一直是以"抢救生命"为主。国家《十三五规划和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将"姑息照护"列为临终关怀重点发展方向的要求。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关于"衰老与死亡"的畅销书-《最好的告别》里面提到,我们衰老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慢性屠杀。有时候人类畏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害怕身体功能的一点一点衰老,害怕自由的丧失,以及不能主宰自己生活的无奈。告别不只是善终,也要每个人要将从生到死之间的故事诠释的更完美。
可是现在生活中我们长听到的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放弃"......这样的誓言。
这让我不由想起前几天科室去世的一位老人,女性,88岁。"因胃癌晚期,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性痴呆"入住我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入院后进行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后又查出患肝癌,两个儿子,大儿子想放弃治疗,小儿子坚决不同意,最后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六个月后患者死亡,死时全身插满了各种管道,惨不忍睹。
三、 为什么会这样?
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已经有了答案。亲人所谓的爱和不舍,希望就算是这样也比死了好。当亲眼看过病人一天天是如何在痛苦的煎熬中度过后,我真的想说,这种爱真的太残酷! 太残酷!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我们法律的不健全,医保金额的设限不合理,特权现象和医学先进设备的滥用。这种形式继续下去,难道不是更多的人要面临不得善终的巨大灾难吗?
台湾学者田立克说:"不计一切代价去努力延长病人的死亡时间,是一种残酷的仁慈","死亡最深层的意义,就是要让活着的人(亲人或他人)活的更好"。
当今社会医疗水平,也只是有时治愈,有些病是至今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四、 如何才能让病人善终?
最为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以患者或家属能接受的方式把真实的预后告诉他,避免过度医疗,给予患者尽可能好的生命治疗质量。将医疗经济负担减少到最小程度。和患者家属一起努力避免做无意义的延伸救治。无意义就是,病人救过来也无法活得更久,抢救的过程非常痛苦,而且医疗费用高昂。
作为家属: 如果要想着改善病人的生活条件,尽量让他舒服一些。给予尽可能多的陪伴,如果病重者本人神智清楚、本身又是一个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这些事情可以跟他谈论。让他表达自己的希望的治疗手段,保持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