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342.三国这些人物里,哪些人死得心安理得

1.1万次阅读 07-15

曾仕强讲中华文化·大合集

曾仕强学堂

342.三国这些人物里,哪些人死得心安理得

我们不要看到郭嘉壮志未酬,年纪轻轻病死,就认为他死得心不甘、情不愿,其实不是这样。郭嘉死时并无怨恨,走得心安理得。

有人认为,孙策因为刺死于吉道长,得罪神仙而送命。可在孙策看来,他认为自己破除迷信,是做了一件大事,这使得江东一带的迷信风气有所好转,而且影响长远。

虽然没能完成统一的大业,但我们相信,他在交代孙权后事的时候,也是心安理得的。

刘表自己无能为力,两个儿子都不成器,想把荆襄之地交给刘备,刘备又不接受,的确是很凄惨。

可刘表在临死之前,把一切事情都看清楚了,都做了适当的安排,走得心安理得。

刘表的长公子——刘琦,就继位问题跟弟弟争了半天,最后又病成那个样子,可是他知道,有刘备、孔明的帮助,虽然他走了,但是荆州的事情会好好安排,因此心安理得。

陈宫开始以为曹操是忠义的人,弃官追随,想共同做一番大事,后来认清曹操是狼心之徒,所以弃他而走。

陈宫后来又投奔了好几个人,都没有办法一展雄才,可是他死的时候很坦然。白门楼上,曹操有意留他一命,他都表示无所谓,走就走了,心安理得。

黄盖一大把年纪,还为国家拼死沙场,黄忠也是一样,这种老将当然是心安理得。

还有一个我们非常敬佩的人——鲁肃,虽然两边帮话,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主见,大家都觉得鲁肃为人太过老实,甚至有些窝囊,可是他对要完成的事情心里很清楚,奠定了孙刘两家联盟的基础,所以心安理得。

刘备后期虽然犯了很大的错误,可是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他已经想通了一切,把后事都安排得很好,也心安理得地走了。

赵云,年纪轻轻就得到刘备的赏识,两次救下幼主阿斗,自己又活得比其他人都长,可以说参与了整个蜀汉的历史。临终之前,虽然嘴上讲遗憾没能看到汉室中兴,可是他的内心心安理得。

孔明更不必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要延长寿命却被魏延扑灭主灯,但他都不责怪,可见心安理得。

徐庶,刚开始深得刘备赏识,后来被曹操骗去许都,他从此不献一计,还能安排自己的退路,一段时间后全身而去,心安理得。

马谡是不是很冤枉呢?没有。街亭一战,他明白自己还是不如孔明,所以最后心安理得地接受惩罚。

很多人批评阿斗,说他太窝囊、没志气、没能力,反正所有坏话大概都加在了阿斗身上。其实大家不需要这样,现代人反而应该好好学学阿斗。

阿斗最大的长处,就是说我干不了就不干了,不像现在很多人,明明知道干不了或是自己不一定想干,但就是占着位置不放,有时候还假惺惺地说自己不想做,这种人最可恶。

我们举这些例子,就是让各位明白,在任何状况之下,都可以死得心安理得,这不以外部环境为条件,完全是在于自己内心的控制。

很多事情,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可以看出很多道理来。

每一个人都值得学习,不管是死得心安理得,还是最后死不瞑目,都会留下一些痕迹,带给我们一些教训。


343.关羽、张飞、太史慈等人又怎么说

1.1万次阅读 07-16

曾仕强讲中华文化·大合集

曾仕强学堂

343.关羽、张飞、太史慈等人又怎么说呢?

关羽、张飞、太史慈、刘璋、杨修、吕蒙,这些人又怎么说呢?

我们先看关羽。关羽英雄一世,最后竟然死于无名小卒之手,他一定是心不甘、情不愿。他会感觉对不起刘备,丢失荆州,没脸面见兄长,但是这一切没有办法挽救。我们想他被杀的时候,一定是死不瞑目的。

所以民间传说,关羽死后亡魂不散,大叫“还我头来”。后来遇见在汜水关救过关羽性命的普净和尚,普净对他说,你一人被加害便大叫“还我头来”,然而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被你砍掉的人头又找谁要呢?

关羽马上听懂,恍然大悟。人是这样的,只要悟性够高的话,人家轻轻一点,马上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关羽就不再叫了,心安理得而去。

可见有些时候,我们刚开始会很怨恨,但是如果有人指点一下,如果自己突然间想通了,照样可以心安理得。

张飞更是如此。民间百姓,很多人心里头喜欢张飞。为什么?

因为大家想想,觉得自己跟张飞差不多,都是呆头呆脑,都是很鲁莽的。其实很多人的性格像张飞,只是自己不清楚而已。

张飞虽然脾气坏,但不是存心不好,他不会害人。张飞见二哥被害,就来找大哥刘备,要一起复仇。刘备嘱咐他,千万不能再酒后鞭挞士兵。但张飞还是病不改,因此被两名部将所杀。

很多事情,其实做完才知道自己多么可笑。张飞刚开始一定也是死不瞑目,可是后来一想,大哥一再嘱咐的话自己又忘记了,一辈子怎么老犯这个错误呢?这样想想,他也就心安理得了。

我们再看一个人,太史慈。我们知道,太史慈也是一员勇将,孙策最喜欢的就是他。孙策为了收服他,力排众将的怀疑,放太史慈回去收复旧部。最后证明孙策是对的,太史慈果然如约返回。

但是太史慈后来并没有太多表现,而且死得很早。太史慈会不会想,自己要做的事情都没有做完,觉得会辜负孙策呢?不会。青山不改,但人却会老去。

太史慈死了,自然还有后来人。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太史慈之后,江东年轻有为的将领不在少数。武将照样可以潇洒,太史慈看得开、想得开,他就心安理得了。

再说刘璋。他刚开始很相信刘备,后来发现这个家伙也是来者不善,于是非常后悔。可是后来他想通了,还是投降吧,因为搞来搞去,还是这位堂兄比较实在,不会害他。有了这个决定,他就心安理得了。

所以很多事情,要自己去转折,自己去突围,自己去想办法来改变状况,一切都是自己在操控,不是老天。

杨修更妙。他聪明到极点,曹操可以瞒别人,却瞒不过他,曹操想什么他都看得很准。但是杨修每一次的举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自己往死路上逼。

无关紧要的玩笑,我们可以开。但如果发现开玩笑将要把自己置于死地的时候,就可能快要变成“杨修第二”了。

杨修最后被曹操斩首的时候,没有求情,也没有告饶,他说自己知道迟早会是这个结果,而且已经来得太晚了。他一点也不悔不恨,所以是心安理得的。

吕蒙呢?吕蒙杀了关羽,不久得病而死。我们不要迷信地说是关羽亡魂不散,要了吕蒙的命。这把关羽看成什么样的人了?这种传言对关羽是不公平的。

曾与关羽有过节的人绝非一个两个,难道关羽死后都去一一报复不成?没有。一人做事一人当,关羽自己的事情,关羽自己当;吕蒙自己的事情,吕蒙也要自己当。

吕蒙打败关羽收回荆州,是有好的一面,但坏的一面更麻烦。我们可以看到,为此东吴以后的命运也是很坎坷的。

所以,吕蒙对东吴到底是有功还是有过,谁也说不清楚。他事后内心也一定很痛苦很矛盾,可最后疾病来的时候,他应该是想明白了,因此并没有讲抱怨的话,心安理得地走了。

有句话非常重要:人不能看破,但一定要看开,看开不是看破。

很多人不了解这其中的区别:什么都看破了,其实就表示自己无能为力了,当然会死不瞑目。

而看开是说,遇到事情要全力以赴,但是做不到的时候就算了。这也就是孔子所讲的——尽人事以听天命。

一个人没有竭尽全力之前是没有资格听天命的,不尽力而听天命就叫看破,那是不负责任的。

自己尽了全力,至于结果如何,就只能听天由命,这就是看开了。这些人都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死得心安理得。

344.我们怎样才能够死得心安理得

1.1万次阅读 07-17

曾仕强讲中华文化·大合集

曾仕强学堂

344.我们怎样才能够死得心安理得

我们怎么样才能够死得心安理得呢?有几个要素,一定要弄清楚:

第一,人迟早会死,这是人类共同的命运,没有人逃得掉,自古以来从无例外。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面对着死亡。

很多人听到死就有所忌讳,其实大可不必,这没有什么好忌讳的。大部分人,一旦有了权势,就非常怕死。

秦始皇千方百计想求长生不老,做得到吗?以他的地位、身份、权势都做不到,可见怕死归怕死,却没有办法避免死路一条。

第二,人生最有趣的,就是都知道自己早晚会死,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不知道怎么个死法。

现在有很多人很喜欢去批流年,就是找一位高人,把自己从出生到死亡的运程,一年一年,甚至一个月一个月,推算出来。这样好不好?

现在科学很发达,我们去检验DNA,就可以推测出会不会得肺结核,会不会得癌症。一个人什么时候会死于什么病,这些大概都可以用科学推测知道,而绝非迷信。

所以科学越发达,越证明我们老祖宗讲的话是对的——生死有命。我们不妨问问自己,生死用科学可以知道,你要不要去检测?

如果检测的结果是还能活三年,那你怎么办?我们其实不必做这种事情。人,不妨给自己一点兴趣,就是知道自己迟早要死,但是宁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死,宁可不知道将来怎么死,那不是更有趣吗?

第三,既然我们不知道何时会死,就要时时刻刻都小心谨慎,尽量不做错事,保持心安理得的状态,这是儒家最高的理想。

否则现在还是心安理得,明天早上起来又做出错事,如果不死,还有机会补救;万一就在心不安理不得的时候死了,那就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不是很冤枉吗?

很多人认为,儒家思想对人束缚太重,绑得太死,那样做人太辛苦。其实错了,儒家带给我们最大的是心灵保障,只要照孔子的话一步一步去走,什么时候死都不必在乎,都会心安理得,这才是了不起的。

做到这种地步的人,讲太多可能印象会不深刻,我们举三个例子,供大家做参考。

先说鲁肃。《三国演义》当中那么多地位高的人我们都没有举,为什么单说鲁肃?因为鲁肃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赤壁之战的主要人物当中,看起来周瑜很聪明,孔明更是了不得,三个里面就数鲁肃最笨。其实不然,鲁肃是非常聪明的。

周瑜最大的毛病,就是嫉妒孔明,但鲁肃明白,当时只有合作才能对抗曹操,而要想孙刘联手,自己就不能像周瑜一样。同样都是面对孔明,司马懿那种态度,绝对要比周瑜高明。

如果周瑜学会司马懿一点的话,就不会那么早死,也不会死得那么怨恨。我们再回想一下,鲁肃的态度又是怎样?他优哉游哉,这边拉一点,那边拉一点,不去讨好谁,也不得罪谁。

我们常常不清楚什么叫大智若愚,看看鲁肃的表现就会明白。当孔明比较容易,当周瑜比较容易,当鲁肃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他经常都是保持一种心安理得的状态。

说到武将,能够在战场上随时随地都保持心安理得的状态,就不能不提到赵云了。

赵云一生很会选择主人,开始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将,可是他眼光很锐利,知道公孙瓒不行,知道袁绍不行,知道跑到曹操那边更糟糕,最后他选择了刘备。

他后来一生追随刘备,碰到问题该讲的就讲,遇到事情该做的就做,即使受一点委屈,他也不在乎,拿捏得非常合理,什么时候都可以死得心安理得。

救阿斗,万一跑不出来死了,心安理得;救黄忠,如果不能成功死了,他也会心安理得。

文官能够随时随地保持心安理得状态的当属贾诩。曹操问他,以他看来应当立谁为嗣,他沉思不语。

曹操再问,他才说自己在想袁绍、刘表立幼子为嗣而使得兄弟相争的事情,曹操听后大笑,说他真是策谋深长之士。

因为贾诩时刻都知道要谨慎小心,不能被人家抓到把柄,所以他讲话讲到像没有讲一样,做事情做到像没有做一样。

这三个人都非常了不起。其实只要用心,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没有人不可以。


345.三国人物排名为什么是关公首位

1.1万次阅读 07-18

曾仕强讲中华文化·大合集

曾仕强学堂

345.三国人物排名为什么是关公首位

三国人物的排名,为什么关公居首位?我们平心静气地看,照理说,三国排名应该是孔明居首位。

首先,像孔明这样聪明的人,能够很好地去配合那些不如他的人,这是非常难得的。追随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这个比较容易做到。反之,则很困难,但孔明做到了。

其次,孔明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也是非常难的事情。孔明的那些朋友也很有才华,但是想到这样的乱世,再怎么尽力可能也是枉然,还不如唱唱歌、钓钓鱼,欣赏欣赏风景,自得其乐就算了。

以孔明的才智,他不是不能看破,他也知道最后是没有结局的,但仍然去做,这是何等的难得。

孔明留下很多的事迹让我们去怀念和敬仰,而他的那些朋友,后人还能记得几个?根本什么都没有留下,活了跟没活一个样。

刘备在世的时候,孔明全力辅佐,以尽人臣之事。刘备死了,他更加鞠躬尽瘁地辅佐阿斗。

很多人会问,针对阿斗身边的佞臣小人,孔明为什么不直接清君侧?

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孔明这样做,那他跟曹操有什么不同?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孔明发挥了他最大的忍耐,这点也是我们要好好去思考的。

中国的老百姓很有自知之明,因为孔明的才智太高,离群众太远,一般人很难学到,如果谁说自己要学孔明,人家一定会笑他:你有这个资格吗?你有这个本领吗?你有这个条件吗?所以我们没有把孔明排在第一。

那为什么也没有把刘备排在第一呢?

因为中国人很多疑——你这样做是什么心思?是不是自己想当君王呢?是不是自己也想搞个集团当领袖呢?是不是对现在的时局有所不满呢?那就更糟糕了。

我们不一定要像孔明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一定要学刘备时刻给自己压上中兴汉室的任务,因为人人如此也没有必要。

所以我们很自然地会想,还是学关羽比较妥当。关羽已经变成两个字的代名词——忠义。

因为忠义人人可以学,而且世世代代都需要忠义,现在的社会最需要的也是忠义。

为什么这么说?一句话就讲完了:有史以来,死后升官升得最快的就是关羽,没有第二个了。


346.现在三国人物还存在吗

1.0万次阅读 07-19

曾仕强讲中华文化·大合集

曾仕强学堂

346.现在三国人物还存在吗

《三国演义》,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普及的一本书,一代一代传下来,海内外的华人几乎很少有人没有看过《三国演义》。这是什么道理?

就是因为《三国演义》当中的人物虽然死了,但却都活在我们心中。西方人说,要信上帝才能永生;中国人则认为,只要大家常常念起你,你就永生了。

我们看到,关羽永生,孔明永生,虽然大家都骂曹操,但他也永生了。不一定只有好人才能永生,坏人也有这个权利。

老实讲,曹操更希望大家都能忘掉他,不要再提他了,因为谁也不想总被人骂。对永生的不同看法,是中华文化跟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

我们不要走秦始皇的老路,去求什么长生不老药;也不要学汉武帝,吃“仙丹”吃到自己肾脏都坏掉了。

我们要走中国人的正道,要用儒家三不朽的方式——立德、立行、立言,活在人们的心中。

一个人功德无量,大家都学习他的品德,他就永生了。

像关羽一样留下很好的行为,所作所为永远留在炎黄子孙的心目当中,他永生了;留下正确的言论,激励世世代代的后人朝正确的目标努力,他就永生了。

人要永生,不是靠上帝,不是靠神仙,而是靠我们自己。

每一个人生来都有自己的一条路,我们自己要好好去走,不管哪一天死去,只求问心无愧、心安理得。读《三国演义》最大的收获,就在于此。


347.君子老斗不过小人,这算什么道

1.1万次阅读 07-20

曾仕强讲中华文化·大合集

曾仕强学堂

347.君子老斗不过小人,这算什么道?

作为中国流传最广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不但为我们演义了一段历史故事,更重要的是,一部《三国演义》浓缩了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普世哲学,为我们揭示了中国社会复杂人际关系背后的原因。

那么,在了解了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惯后,我们现代人又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发和益处呢?

我们看《三国演义》,一定很火大:明明是小人,他怎么就赢了呢?

老百姓听三国的故事,看到刘备获胜,就高兴得不得了;听到曹操赢了,则非常的不愉快。按说,曹操的时代离我们那么远了,与我们有什么相干呢?

刘备赢了,你还不是照样过自己的日子?不是。人总有一种同仇敌忾的感情,我们希望好人要长寿,坏人早点死,但实际往往事与愿违。

自有历史以来,常常是小人当道,君子受委屈,屈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们会不会觉得老天这样很不公平?

为什么让君子总是斗不过小人呢?其实倒是君子应该反思一下:是君子,就不应该被小人斗垮。以前的定义认为,被小人害得很凄惨的才叫君子。

我们现在重新定义:凡是没有被小人斗垮的人,才配叫君子。现在时代不同了,一定要想办法扭转,否则历史不断地重演,受罪的永远是老百姓。

君子为什么斗不过小人?原因在哪里?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君子认为自己既然是君子,就应该很正直,不必玩什么花样,有话就直说了,爱做就去做了,其实这是对自己没有尽到责任。

而小人为什么活那么久?因为小人知道,如果毫无掩饰,别人就会看出他是小人,所以他要把自己伪装成君子,不让别人看出来。

凡是小人,从来不说自己是小人,都称自己是君子,而且做出的事情也蛮像君子的作为。

很久以后,当我们发现其实他是伪君子的时候,他已经活很久了,已经开始作乱了,这时的真君子已经被他害得凄凄惨惨的了。

所以大家要想通这个道理,不是所有有利的条件都在君子这边。

君子要自己去创造条件,想办法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把应尽的责任尽到,这样才叫真正的君子。否则,只是虚有其名,空有其表,没有实力,不说也罢。


348.小人活得长久,又算什么道

1.0万次阅读 07-21

曾仕强讲中华文化·大合集

曾仕强学堂

348. 小人活得长久,又算什么道?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另外一种现象:小人往往比君子活得长久。像诸葛亮这样的君子只活了50多岁,而司马懿这种小人却活到70多岁。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非常简单,小人如果活得不久,就连做小人的机会都没有了。做坏人也要有所准备,也要练点功夫,不然坏不到哪里去。

当功夫还没有练成的时候就死了,大家反而会认为他是个好孩子。其实不是,他只是还没有机会表现而已。所以,小人一定要活得久,才有机会做小人。这一点,我们也要弄清楚。

老天能说某人天生就是个小人,早早就把他收拾掉吗?不可以。因为大家会感觉到很奇怪,他又没做错事情,老天为什么不让他活呢?那样老天不就冤枉了吗?

因此,老天看到一个人确实是个小人,也不会马上让他死,会让他继续表现。

当小人把全部的坏处都表现出来,达到恶贯满盈的地步,大家都知道他的的确确是个小人的时候,老天再来收拾他,大家才会觉得老天是公平的。

董卓就是这样,老实讲,董卓不是后来才坏的,他的名声一直就不好。可是老天没有因为这样就让他死,董卓不断升官,直至成为地方派系的首领,有了势力才会被请来勤王。

董卓进得京城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搞得全城鸡犬不宁,百姓痛苦万分。最后恶贯满盈了,但老天还要设计机会,让他登上受禅台,在他最得意洋洋的时候才收拾他,老天这样做才是公平的。

一般人只会想到,董卓大概六岁就该死了,为什么活这么久呢?

不是这样。如果董卓三十岁就死了,他在历史上不会留这样的恶名;如果董卓在凉州时就退休了,他也不会这么恶名昭彰;如果董卓没有李素、李儒、吕布这样的人帮忙,他也不至于最后恶贯满盈。

小人活得久那是他的事,不是我们的事,我们怪别人活得久干吗?所以,普天下之人不要问谁是小人,谁是君子,因为我们永远搞不清楚。

我们自认为很能明辨是非,但这其实是盲目自信。因为往往你认为是好人的,他偏偏却是坏人;你认为是坏人的,他反而就是好人。否则天下怎么会这么乱呢?

《三国演义》里面这么多人,你能清楚地说出哪个人是好人,哪个人又是坏人吗?你说孔明总应该算是好人吧?其实有很多地方他也是顾虑不周。

孔明为了表现自己忠于对刘备的承诺,六出祁山,有这个必要吗?他为什么不能像范蠡一样,先把汉中治理好,把宫廷安顿好,培养出一批能干的将领,等待曹魏出现危机之后再出兵北伐,这样可能很轻松就成功了。

孔明总是觉得时不待我,可是既然已经找到了接班人,为什么又舍不得把神圣的使命让姜维去完成呢?

孔明动不动就是张苞,动不动就是关兴,两个人总是被遣来派去,当然一定早死。

如果孔明能改变一下认识,说功成不必在我,让姜维去完成也是一样,自己在后方好好地把粮食准备足,好好地把民风教化好,说不定东吴的百姓自己就过来了,曹魏的百姓也过来了,那根本就不用兵戎相见了。

孔明想不到这些也不能苛求,我们认为他能做到那样,已是很了不起了。如果真要吹毛求疵,哪一个人能没有差错呢?关羽没有吗?张飞没有吗?刘备没有吗?都会有。

做人不应该太过吹毛求疵,否则搞来搞去就是把矛头指向自己。当你苛责别人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你为什么不说说自己呢?

所以,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对别人太过严苛,这是孔子之道。待自己严一点,待别人要宽松一些,才叫做忠厚,否则就是刻薄。君子刻薄,还像君子吗?

可见很多事情,我们真的应该从头把自己的思路调整一下,只有不断地修正自己,才会不断地得到提升。


349.三国之道现代还可以用吗

1.0万次阅读 07-22

曾仕强讲中华文化·大合集

曾仕强学堂

349.三国之道现代还可以用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时光荏苒,两千年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文环境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这些三国时期的为人处世之道,在今天,还能否适用呢?

三国之道,现在还可以用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千万不要认为,三国时代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的东西跟我们现在不一样,就觉得没有必要学他们,而且根本无从学起。

其实,人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并不重要,而怎么想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所讲的,是三国当中的一些道理。而这些道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

说到三个人一条心,我们马上会想到结拜兄弟。

由此可见,《三国演义》当中的情节,留下很多非常不容易忘记的深刻印象,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里面,这是我们非常难得的财富,千万不要轻易把它丢掉。

很少有民族像我们这样,有这么多大家可以随时分享的精神财富。我们从三国里面每一个人、每一段情节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譬如孙坚初战得胜,正要准备乘胜追击的时候,却得不到补给的粮草,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袁术怕他功劳太大,将来风头盖过自己,所以才会从中作梗。由此我们就会知道,一个人要好好表现,可是一旦表现得让人家嫉妒,就会反受牵制,遭受打击。

现在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表现得好,别人就应该欣赏他、拥护他。这种人就叫做理想主义者,这种话就叫做冠冕堂皇,这种想法就是不切实际。因为人性不一定是这样。

一个人的儿子考了高分,做爸爸的很高兴。可是如果邻居孩子比他儿子考得更高,他还会高兴吗?

因为他马上想到,将来考学校的时候,自己的儿子就竞争不过邻居的儿子,那邻居的儿子就是自己的敌人,他自然会这样想,所以千方百计会破坏。


350.为什么君子常常受到迫害

9814次阅读 07-23

曾仕强讲中华文化·大合集

曾仕强学堂

350. 为什么君子常常受到迫害

为什么君子常常受到迫害?就是君子没有这样的防范意识。

我们今天把它讲清楚:一个人,你一定要好好表现自己;但是千万要记住,不可以引起别人对你的嫉妒。

招人嫉妒,不能全怪别人,也有自己的问题。我们现在不是这样想,总认为只要自己表现得好,别人一定要服自己。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别人为什么一定要服你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知道,很多人到最后是自己在打击自己。

一个人只知道自己表现,从来不顾虑别人的感受,别人就开始打击自己了,最后自己还认为很委屈,埋怨这个社会不公道,觉得周围的人没良心。其实不对,首先要反省的是自己。

一个人太自大,太狂妄,没有人会欣赏他。即使只是正常地表现自己,可在别人看来,你就是自大;虽然你还算谦虚,但是别人就认为你是狂妄。

因为站在自己的立场,跟站在别人的立场,二者所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所以做一个中国人一定要记住,将心比心,才会成功。

我们看到,曹操再目空一切,却也能将心比心。关羽初到曹营,曹操前去看望,二人见面,曹操先行向关羽作揖施礼,而且是一躬到底,关羽则只是简单回拜了一下而已。

曹操为什么这样?因为曹操知道,关羽在那种情况之下,自己如果还按照正常的礼数对待,会被关羽认为是傲慢轻视。

曹操这样放低身架,可能关羽也不过只是觉得他还算有礼貌而已。因为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态度就截然不一样。

我们常常嘲笑阿斗,其实再说一遍,现代人一定要学。阿斗最大的长处就是当我做不好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不占这个位置。

现在太多的人是占着位置不放,自己不做事情,也使得别人没有办法做事情,这才是最可恶的。

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人,一拿到麦克风就紧抓着不放,东扯西扯,讲得大家都很烦了,自己却还津津有味地在那里喋喋不休。这种人最讨厌。

因为时间是宝贵的,好不容易聚在一起,一定要把发言权礼让给最合适的人,而不要每个人都在那里抢,浪费资源和时间,最后把原本可以完成的事情也耽误了。

有一次,我约见一位好久不见的朋友,要谈些重要的事情。可是在门口碰到了一个年轻人,他也跟着一起进去了。

落座以后,那个年轻人就开始不停地讲话,弄得我们没有办法谈正经事。我们也不好直接说有要紧的事情要谈,让他少说两句,这样毕竟没有礼貌。最后幸好有一个人进来,告诉他我们有事情要谈,让他回避一下。

结果那个年轻人说,我是一片热心,看到他们两个没有什么话讲,怕冷场才不停讲话的。你看,他完全会错意了。

我跟朋友要尊重对方,有话你先讲我再讲,不能一见面就好像教训人家,那我们两个就都没有修养了。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人,只有三个字——不识相。

当不识相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希望大家能好好体会什么叫做阿斗精神——当我做不好的时候,当我不想做的时候,我不要占这个位置,让出来给合理的人,给有能力的人,这才是好的事情。


351.道不同可以相为谋吗

9804次阅读 07-24

曾仕强讲中华文化·大合集

曾仕强学堂

351. 道不同可以相为谋吗

三国时期的英雄们,为了设立各自的利益互相争斗,无可厚非。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多民族和谐统一的社会,没有了争斗,而多了分工合作。那么这个时候,品行参差不齐,性格迥异的人们该如何协作、共事呢?

中国人很喜欢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要去北京,你要去上海,那只好相互说再见了。因为道不同,一个往这边走,一个往那边走。

两个人非要聚在一起,只能是一个人迁就另外一个人。迁就固然是一件可行的事情,但也会因此而耽误了大事正事。所以我们常常讲说,既然道不同,那就只能不相为谋了。

其实“道不同”,也可以“相为谋”,那需要有更大的胸怀,更远的眼光、更强的意志力才能做到。

我们看到刘、关、张这三位兄弟,刚开始他们想法都不一样:刘备看到募兵的告示只会叹气,张飞看到刘备的表现很生气,责问刘备为何只是叹气,应当参军报国才对,而关羽则是闭口不言。

三个人的个性截然不同,照理说所要走的路也会大相径庭。可是刘备很了不起,他一番话语就感动了关张二人,使得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主张,完全皈依在自己身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一辈子都不改初衷。

人常常因一时兴起,会下定决心,可时过境迁就抛在脑后了,但关羽和张飞不是这样。由此可见,刘备是很有说服力的,因为刘备很真诚。

而两位弟弟一旦认定这位大哥,就把其他的事情统统放在一边,一辈子一心一意地跟随刘备。

两个弟弟跟大哥在一起也是吃尽苦头,每次刘备还好歹有把椅子坐,两位弟弟从来就是毕恭毕敬地站在身后。

他们没有说我也很累,你又不是我们的亲哥哥,也没有发过我们薪水,为什么你能坐着,我们就得站着,干脆我们自己也弄把椅子坐坐。他们从来没有这样想,更没有这样做。

到底是人去迁就道,还是道来迁就人,这点很难解释。人可以把道弘扬大,道却没有办法来弘扬人。人很会讲道理,但是如果希望靠道理来成就自己,这是做不到的。

人懂得道理以后,要自己去做,自己去实践,自己把其中的道行出来,这才是我们的责任。

所以,我们只明白《三国演义》的道理是不够的,要把这些道理在日常生活当中好好去实践,用真诚去感动别人,然后大家都走上君子的大道,世界大同才是光明的,人类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352.做人应该怎样才算上道

1.0万次阅读 今天

曾仕强讲中华文化·大合集

曾仕强学堂

352.做人应该怎样才算上道

我们看《三国演义》,学古人智慧,无非是想学以致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将古人的智慧与现实相结合,自己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君子呢?

做人应该怎样表现才算上道?其实很简单,从谦虚做起就好了。

有一次,我在机场看到一个年轻人给他的朋友打电话,他讲了几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他在电话里对朋友说,你不能再谦虚了,再谦虚就是虚伪了,就变成伪君子了。

乍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我们再深究一点就会知道,这句话完全没有道理。谦虚是谦虚,虚伪是虚伪,根本就是两码事。虚伪是假意的谦虚,当然不好。但是,真正的谦虚没有界限,也不存在过分的说法。

我们经常把两个根本不相关的概念扯在一起,而大家还觉得很有道理。很多人一听到崇洋就想起媚外,因此便把它们联在一起,好像崇洋就会媚外,媚外必然崇洋,其实不然。

看到外国人好的方面,觉得很新奇,然后想跟他们学一学,这是很好的事情。全世界的人都会崇洋,外国人看到中国人的好东西,也是高兴得不得了,好奇得不得了,也很想学习一下,这有什么不对呢?

但是媚外绝对不可以,认为外国什么都好,哪怕是错的也要说成对的,这就是媚外了。

一个人应该崇洋,这样才能有好奇心,才会长进;但是绝对不可以媚外,那是无耻的表现,那样的人是民族的败类。

可见有些概念我们必须区分清楚,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很难上道。

人要谦虚,要礼让,要和谐,只要做到这三点,就可以算上道了。中国人走到门口本应相互谦让一下,不应该像现在这样——电梯一开,里面的人还没有出来,外面的人就往里挤,没有礼让,也不和谐,只会越挤越乱。

有一次在机场通关的时候,我按照正常的规定,站在黄线以外排队等候,后面的人问我,先生你不想过关是不是?我心里想,不想过关我站这里干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

我告诉他我是要过关,他又问我,那你为什么不紧跟上去呢?我回答说,地上写的很清楚,要站在黄线以外等候,难道没有看到吗?他说你管那么多干吗呢?自己不懂,做错了还不肯承认,这样怎么上得了道!

人一定要谦虚,因为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谁都不可能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谁也不可能是唯一的专家。人一定要礼让,礼让给最合适的人。

抢来抢去,只会是坏人当道,好人被挤到一边,因为好人挤不过坏人;让来让去,才会让给合适的君子。

人也一定要和谐,心平气和才能尊重别人,也才会爱护自己。

谢谢大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75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00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244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99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10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07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346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33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546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849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19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0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31评论 3 31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3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60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71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9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