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急于改变别人,要花时间等待他2022-05-16

王阳明说:“我们修炼致良知的功夫,也是各人随自己的认识能力去修。今天良知认识到这个程度,就把今天所悟到的扩充到底。明天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天的认知扩充到底。这才是惟精惟一的功夫。和别人讨论学问,也要根据他的能力情况。就像种树,这小树开始萌芽,就拿水去浇灌;萌芽再长,便又加水,树木从双手合握到双臂合抱的大小,灌溉的多少都是随树的大小决定。如果只有一点点小萌芽,就把一大桶水倾倒下去,那就把它给浇坏了。”

之前我有个同事很优秀,我觉得他的理解能力特别好,所以重要项目都交给他负责,他也完成得不错,但是有一次交流时,他还是来了句“别人不一定都有你那么高的悟性”。我当时真的震惊了,可能他说的是另外一个同事,我觉得我平时跟他们讲项目的实施思路时已经很仔细了,而且每一次我有修改的地方都喊他们到电脑跟前详细讲解,但是事后给我反馈依然是“我要求太高了,也不跟他们仔细讲具体怎么改”。

人和人资质不一样你认为很简单的事可能在别人想象之外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不要急于改变他要花时间等待他

那具体怎么教人呢?因材施教,分阶段启发,不能跳级。我们可以学习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是百思不得其解的意思,他学习欲望很强,反复思考,但就差那一点没有想明白,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你一启发他,他马上就通透了。“不愤不启”,如果他没有到“愤”这个阶段,你就不要去教他。他自己都不愿意思考,没有求通之心,也没有走到那一步,你如何启发他呢?

“悱”,是想说但不能准确地说出来。那话就在嘴边上,但就是不知道怎么说,这时你就帮他说出来,他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他如果功夫没有到,你说了他也没有体会。

接下来,就看他能不能举一反三,能举一反三,就“复”,再详细给他讲讲,他就进步快了。他若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触类旁通,你讲多了反而给他添乱。

所以不要急于改变别人,要花时间等待他适时启发他静等花开

另外,对于小孩子的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不要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跟昨天的他比,每天进步一点,他前进一步,你就往前推一步,再进一步,再推一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礼闻来学 不闻往教 ——说说被忽视的礼记 1 “国君扶式,大夫下之。大夫扶式,士下之。”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文中道阅读 4,174评论 0 4
  • 论语心得(七) 文:recycler 10/96,15783字 述而篇第七 (一)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
    Recycler阅读 4,272评论 0 1
  • 第一章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字词解释】 窃:谦词,指自己。 【白话解释】 孔子说:我只是叙...
    荷荷花阅读 6,961评论 0 2
  • 前一阵看到朋友圈里分享孔子的启发式教学的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小时候就...
    子莯青青阅读 4,077评论 0 1
  • 学习的过程和策略 张岩松 昨天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学习的目的,是成为君子,那么今天我来结合《论语》谈谈最重要的学习的过...
    静书房品味阅读 1,11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