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和迟子建散文写得极好的作家,李娟的创作植根于壮美的新疆阿勒泰,而迟子建的生命底色深藏在雄奇的东北大兴安岭。
宏伟的高山、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给予了她们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通过她们的妙笔生花,我们未到旷野,却感受到了旷野的风吹过面颊;未入森林,却仿佛可以看到阳光通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地面,一只驯鹿在密林深处暗嗅青苔。
她们把爱好经营成了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谓是名利双收,然而两个人都是孑然一身,而且似乎都有着孤独终老的态势,于是就有人觉得即使她们再成功,但是无人陪伴,无儿无女,就是缺憾,这样活着是一种悲哀。
李娟不是不想结婚,只是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所以宁缺毋滥,低质量的婚姻还不如高质量的单身。现在她忙着创作,遛猫逗狗,过得简单愉悦,不也挺好?
迟子建出生于1964年,33岁时和黄世君结婚。4年后,也就是2002年,爱人车祸离世,她独身至今。纪录片《文学的故乡》里可以看到迟子建虽然独居,却依然把生活过得热气腾腾。
镜头里,她穿着雪白色的羽绒服,戴着粉红色的毛球帽,穿着粉红色的棉靴,像孩子一样在雪地里玩出溜滑,一脸的天真纯粹。
她喜欢插花,“一支向日葵在中间,然后这个桔梗花映衬它,它实际上成了这一束花的一个花蕊。等到明天的时候,它这个就会张开,洋洋洒洒的,就像一个人写作,润笔,润开了,是水滋养了它。(插花)和写作差不多,有故乡的源头活水滋养,才能妙笔生花。”
我们自小就学过《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苦难是一种不幸,但也可以是一次机会,帮助你去成就自己。孤独有三种境界:平庸者知道孤独,无法走出孤独;上进者甘于孤独,品味孤独;优秀者勇于孤独,超越孤独。
迟子建说写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时是她人生最不幸福的时刻,但却是才情最为爆发的一个时刻。
即便现在的年轻人奉行“不婚不育不踩坑”,“智者不入爱河,建设美丽中国”,但是愿意结婚的还是会结婚,想独身的还是会选择独身。
现在大家对单身、离婚、丧偶这些情况越来越宽容,无论处于何种生活状态,学会独处,努力成就自己,都是一个女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一个人,把自己安顿好,有没有人陪伴,都会收获内心的安宁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