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阅读课德鲁克的《卓越的管理者》的“决策的要素”一章,在本章中德鲁克阐述了他重要的“决策”的要义。德鲁克认为,决策并非拍脑袋的瞬间行为,而是管理者特有的、系统性的、有步骤的思维过程。有效的决策,是区分卓越管理者与平庸管理者的关键。
一、核心理念:什么是有效的决策?
决策是管理者的本质工作:只有管理者需要做决策,其决策会对整个组织产生重大影响。
决策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包含多个清晰要素的、有条不紊的系统过程。
聚焦于“做对的事”:有效的管理者不沉迷于“解决问题”(对事),而是致力于做出具有战略性的、为数不多的重大决策(对人、对方向)。他们要思考的是“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
二、有效决策的四大指导原则
在进入具体步骤前,管理者应秉持以下心态:
着眼高层建筑:努力站在概念性理解的最高层面,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战略性常量。
分清原则与变通:明白何时必须坚守原则做决策,何时应该量体裁衣、区别对待。
追求行动的承诺:决策在“分解成具体工作”之前,只是良好的愿望。决策必须包含行动承诺。
力求简单与贴近:决策的落实必须尽可能接近执行层面,并且尽可能简单。
三、决策过程的五大核心要素(决策的“操作手册”)
这是本章的精髓,是任何有效决策都必须遵循的五个步骤。

德鲁克用韦尔和斯隆的决策诠释了以上要素。
案例1:西奥多·韦尔(贝尔电话公司)
决策一:“我们的业务是服务”
问题性质:共性问题。如何让一家垄断性私营企业长期生存?(要素一)
边界条件:必须让公司上下都以服务公众为导向,而非短期利润。(要素二)
“正确”解:将“服务”确立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和衡量所有经理的标尺。(要素三)
化为行动:各级经理对服务结果负责,高管对将服务转化为财务回报负责。(要素四)
决策二:拥抱公共监管
问题性质:共性问题。如何应对垄断企业必然面临的政府干预?(要素一)
边界条件:必须找到政府所有之外的替代方案,且该方案能保护公司利益。(要素二)
“正确”解:主动建立并支持“有效、诚信、严格的公共监管”体系。(要素三)
化为行动:命令各区负责人去推动建立公平的监管机构,并将此作为高管晋升的考核。(要素四)
决策三:建立贝尔实验室
问题性质:共性问题。如何避免垄断企业内部僵化和失去创新能力?(要素一)
边界条件:必须在内部创造一种“淘汰现有技术”的机制。(要素二)
“正确”解:建立一个以“让现有产品过时”为目标的研究机构。(要素三)
反馈机制:贝尔实验室后续推出的晶体管、信息论等成果,验证了这一决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要素五)
案例2:阿尔弗雷德·斯隆(通用汽车)
决策:分权组织结构
问题性质:共性问题。如何在保持公司统一方向的同时,激发各业务单元的活力和自主性?(要素一)
边界条件:必须平衡“集中控制”与“运营自主”。(要素二)
“正确”解:设计一种分权制组织结构,在政策上集中控制,在经营上放手。(要素三)
化为行动与反馈:建立了具体的组织结构、授权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了决策的落地和长期成功。(要素四、五)
德鲁克的决策要素模型,强迫管理者做到以下几点:
从现象深入本质(要素一)
在行动前明确目标(要素二)
坚持决策的质量(要素三)
确保决策能落地生根(要素四)
保持决策的动态适应性(要素五)
如果我们掌握这个流程,就能将决策从一种艺术或直觉,转变为一门可学习、可实践的disciplined(有纪律的)手艺。这是有效管理者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