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讨论“勇气”时,不可不提的一个概念就是“自由”。
自由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货币是被铸造的自由”。货币当然能够带来自由,但自由并不等于货币,人的价值和幸福不是光靠金钱就能买到的。如果没有爱人和朋友,就算拥有巨额的财富,也是非常不幸的。
什么剥夺了我们的自由?
如果你得到了金钱方面的自由,但仍然无法获得幸福,这个时候的你,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烦恼和自由?
那就是阿德勒心理学一直强调的人际关系了,到底是人际关系中的什么剥夺了我们的自由呢?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从小到大你是不是在依着父母的期望成长?是不是经常有,不喜欢父母给自己的安排,但是又不能无视他们的意愿的时刻?心中虽然有怨气,但是同时又感到安心,认为这样子就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没错,人际关系中的烦恼就集中在这一点上。只要人活着,就常常需求得到别人的认可,这就是所谓“认可欲求”。
阿德勒心理学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否定寻求他人的肯定。人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认可呢?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受到赏罚教育的影响。
“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而没人表扬,也没人在意,你就会很失落或是下决心再也不做这样的事情”。很明显,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想法。
读到这里,自然而然会想到:没有别人的认可需求,真的就会自由了吗?怎么样做才能没有别人的认可需求呢?才能不在意别人的想法呢?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
父母与孩子关于学习的课题
——假如有一个孩子不爱学习、成绩很差,作为父母,你会怎么做呢
——当然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学习啊,这就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吧!
无论现在我们是父母的角色、还是孩子的角色,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段对话非常的熟悉?
而在阿德勒心理学看来,学习本是孩子的课题,父母想尽一切办法,就是在妄加干涉孩子的课题,而妄加干涉是一切:人际关系矛盾的起因。
想想你的父母有没有对你(作为父母有没有对你的孩子)说过:“我这都是在为你着想啊!
是不是也说过:“学习,就全靠你自觉啊,你自己不自觉,谁也帮不了你”
大家仔细想想,这两句话是不是,异常矛盾,父母一边对着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又一边又要求孩子自觉。
而一般这样子的结果就导致了:
作为父母: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前途不好,又费心费力感觉孩子教不好自己很失败。。。
作为孩子:既要按照父母说的做,以获得父母的认可,又在心里想这么多要求你自己来做好了你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那大家就会想问了,到底父母在学习这件事上要怎么教导孩子呢?要不要管呢?
阿德勒心理学并不是推崇放任主义,而是在了解孩子在做什么的基础上加以守护。告诉孩子学习是他的课题,而父母会随时为他提供帮助,但绝不会对他的课题妄加干涉。
当孩子察觉到父母的变化之后,作为独立的个人,他也就不得不开始思考自己究竟该怎么办了。
作为孩子,如果担心自己想做的事,受不到父母的认可,请记住:如何克服心中的“不认可”,这是你父母的课题,你根本不需要在意。因为这是你对自己的人生做出的选择,别人如何评价,那是别人的课题,你也无法左右。
上司和下属关于工作的课题
——假设你的上司蛮不讲理,讨厌你,不认可你,你会怎么样?
——如果被上司讨厌的话,那就无法好好工作。
工作并不是用来讨上司欢心的事情,如果上司毫无理由地讨厌你,那是他的课题。你没有必要迎合他,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干涉甚至担负起别人的课题,会让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如果你正为自己的人生而苦恼,首先请弄清楚各自课题的界限,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这是减轻人生负担的第一步。
实践了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变得自由。但是,这种严格划清界限的生存方式能行得通吗?
其实,课题分离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要想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即触手可及,但又不踏入对方的领域。
如果说课题分离是肆意践踏对方的好意,这其实是受到了“回报”思想的束缚。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会认为,只要对方为我做了事,即使那并不是我期望的,我也必须给予报答。
事实上,无论对方做了什么,最后的决定都应该由我们自己来做。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既不可以寻求回报,也不可受其束缚。
以情侣之间日常拌嘴话题为例,大家都会想,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他还是对我不够好呢?他还是不懂我呢?
根据阿德勒心理学来解释,你付出和他回报,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你付出是因为你自己想付出,是你的课题;而他回不回报,或者说,是否有按照你的期望回报给你,是未知的,是他的课题。
在我和我先生的相处经历中,有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
有一次,他生日的时候,我精心准备了蛋糕、礼物,给他带了生日帽、唱了生日歌,所以我理所当然的认为,我生日的时候他也会为我这么做。然而我生日的时候,他只是给我准备了礼物,没有买蛋糕,我就很难过。
后来仔细回想,其实我为什么会给他准备蛋糕+礼物呢?是因为我的内心想要我自己生日的时候得到同样的回报,才用我自己的方式给他过生日,是我期望过生日要吃到他买的蛋糕的,所以我给他买了蛋糕;
最后我们就这件事做了一次沟通,他表示:对他来说,“生日的必需品是我+好吃的+我们的小窝”,蛋糕是一个好吃的,并不是生日必需品,所以他认为我们当天晚饭吃的很饱,就没有再买蛋糕了,并不是不想给我买,事实上我那次生日他精心准备了2份礼物给我,而我却因为他没买蛋糕而生气了。
其实最后很简单,我告诉了他对我来说蛋糕是生日必需品的理由,他就表示理解并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你要告诉对方你的需求,对方才能够按照你的需求去做,而不是你觉得你做了什么,对方就会为你做什么。
我们都不想被人讨厌,但我们不可能讨好所有人。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们更该关心自己过得如何。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我们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不能获得自由。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变得轻松起来。
写在最后:
真正的自由是抵抗“不想被别人讨厌而按照别人的期望做事”的欲望。也就是说,真正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倘若自己都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那么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前两章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