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相信教育,遇见美好》有感(一)
易读
李晓萍校长是我们身边的教学名师,书中的叙述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教育教学故事,书中所描述的有些事我们都有参与,自己的故事肯定易读、易懂,也能专注。李校长凝练的文字更能引发我们思考,引导我们成长。
易实践
相比较自己读过的教育书籍,此书更易于我实践,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三个特点》一文中提到:小组学习有名无实,表现在时间分配不足、任务不够聚焦、优生占据话语权、潜能生无法真正参与等问题,缺少充足思考的学习即便获得认知,结果也是假象,小组学习的无序状态,研究讨论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会直接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导致课改最终失败。一段话凝练出小组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文中总结了三个特点:“形神兼备、动静结合、张弛有度”。我也发现小组活动形式大于内容,费力效率低下,苦于没有解决的窍门,在这篇文中找到了答案。
做了优秀示范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李校长曾说道,我们这些中师生有上进心,缺乏专业引领被耽搁了,自己从教前20年,缺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引领,专业成长很慢。书中的教育理念我很认同,关于如何写教育反思、教育故事、读书感悟、大会发言稿给我们做了优秀示范,此书值得我反复阅读。
引领我们专业阅读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一书中提到有些名著对读者不友好,读者很难花大量时间把它读完。小说经常会将读者带入主人公的场景中,引人入胜,读者尚且难以读完它。那么坚持阅读故事感不强的教育书籍对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也不是很友好,尤其是当今快文化盛行的数字时代,就不难理解“教师不爱读书的问题”了。但在书中第四章有深度见解的读书感悟会引领教师去阅读这些教育书籍,而且在李校长的读书思考,读起来也容易一些,《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我就没读太懂,看了《对话,让教学更有勇气》这篇读后感,燃起了我再读此书的热情,李校长是我们的领航者。
通过读书会共读一本书也是一种好的做法,03年暑期跟随常生龙老师共读《静悄悄的革命》一书颇有收获,凤鸣读书会的成立,让我们有了一批熟悉的、稳定的读伴,定能促进我们的专业阅读。
突然要交阅读“作业”,茫然不知从哪里下手,今天先写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