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中国人的春节有太多的习俗和记忆。
也许每个人的记忆都不一样,都是独一份的。
第一次当妈妈,也总想学着妈妈的样子,为孩子留一些春节的记忆。
蒸,炸,煮,我是远远不行的。
然,我的春节必做清单当中是有着逛花市的执着。
从北到南,从有自己的小家开始,每一年,我的年宵花清单里都有一盆水仙。
放在电视柜上面和央视春晚的观众席中圆桌上的水仙花遥相呼应。
自此在腊月养一盆水仙的习惯,就一直保持着。
每一年,等到过年时,刚好花就开了。
等年来,等人归,也是等待水仙开花的日子。
在万花凋零的寒冬腊月,水仙展翠吐芳,春意盎然,祥瑞温馨。
用它庆贺新年,作岁朝清供的年花。
有了水仙才叫过年。
水仙因其谐音“谁先发”,有发家致富的寓意。
又带有“仙”字,甚为吉利。
过年时,别忘了,一盆在冬日阳光下倾吐幽香的水仙。
水仙,花如其名,绿裙青带,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
宛若凌波仙子踏水而来。
有了水仙才叫过年。
这寓意团圆和吉祥的“年花”,会为家中平添几分喜庆,更表达对春天的向往。
养水仙是个静待美好的过程。
无需泥土,只要清水就能供养,简朴素雅至极。
每逢岁末,选一个雅致的瓷盘,植入水仙球,盛清水,静候就好。
慢慢地待它长出挺拔翠绿的花茎。
然后绿葱葱的身姿上又冒出了朵朵洁白小花苞。
花开时,一室幽香氤氲,或淡或浓,为天寒平添了几许甜润的暖意。
一朵朵摇曳的水仙,能让疲惫的心灵舒展,能让忙碌的脚步从容,能让空洞的目光领略到美的震撼。
不论世俗有多繁华,希望心中依旧清澈。
水仙的姿态,是静静等待,是远远的凝望。
水仙的姿势,又像是在思念什么。
花开之时花冠又是略略低头的态势,好像是在凝望着什么,又像是在思念着什么。
很多时候,人其实是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谊寄托在了它物之上。
所谓花等人来,说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与思念。
只不过有些话,好像不必说出口,就可随着花的姿态、花的芬芳,蔓延到另一个人的心里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等年来,等人归,等待水仙开花的日子。
有了水仙才叫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