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井底的青蛙,每天仰望天空,无论春夏与秋冬,晨曦与黄昏、阴霾与雨雪。每一个灿烂的天空它都没有错过,此生最熟悉的除了自己就是头顶的这片天空了。
直到有一天大风吹走了井口的盖子,它才看到天空是那么的清晰透蓝,不是之前看到的朦胧红,因为井口那个红色的橡胶盖。
青蛙明白了,想要看到真正的天空,得想办法离开井底。
01
美国好莱坞大片非常热的时候,看完大片的伙伴们免不了讨论一番。
轮到我时:“我怎么没有看懂呢,主人公为什么要这么做?作者想要表达一个什么道理或感受呢?”
伙伴们向我投来鄙视的眼神,说到:“智商没问题怎会看不懂?”
既然没有看懂那就听大家讨论也算是一种学习,于是坐在旁边听他们围绕着故事情节展开,先从影片中的私生子话题转移到现实生活类似的情节,最终落在婆媳姑嫂孩子等等…… 一个小时之后我愤然离去。
直到看了武志红关于《放风筝的人》的影评,才帮我打开了心智,他说,没有任何人可以成为别人的炮灰,他还说,我们要忠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在更不是他人。
他对影视的评价,帮我打开了从故事情节到精神层次的隧道,瞬间阳光洋洋洒洒地落在我的心间,清爽的空气扑面而来,那间上锁的心门被打开,第一次感受到世界是如此的通透。
我们可以在某瓣上看到观众关于《放风筝的人》的影评,赞扬哈桑对主人的忠诚不在少数。
我们都希望别人忠于自己,通过夸赞哈桑的“美德”来控制他人,使他人从精神层面无条件地屈服于我们。
一个人的行为反应出他的内心,夸赞变成了一种隐形的操控行为。
如果有一天,当我们自己被变换成哈桑的角色时,要对他人表忠诚,你愿意吗?
我想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成为他人的炮灰的。
02
我们就像井底之蛙,井口放一块红色的盖,就以为天空是红色的,井口放一块毛玻璃,以为天空是模糊蓝,井口放一块玻璃,以为自己看到真实的天空。
想要看清全貌就必须跳出那口井,而不是在井底谈论天空是红色的还是模糊蓝?
待在井底也只能感悟出井底的悲凉与浅薄。
我们需要精神粮食来喂养我们的内心,读书、看电影、看短视频。
如果用我们原有的视角,去审视影片各个角色的人生,看了又看、审了又审,其实都在寻找自己的影子,当找到一个类己,感觉自己懂了某一个角色的人生,便觉得懂了这部影片。
或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只是看到了自己。
03
什么是真正的懂?
就像听一场音乐会,两个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不需要语言,默默地对视,已经懂了对方,他们借助于音乐做了一次精神交流。
那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懂,读懂主人公的内疚和他想要赎罪的心,读懂哈桑的悲伤与无能为力。
作者意图让我们尊重每一个个体,让他们感受到被看见。
懂不是叙述故事情节,而是融入每一个角色,体会他们的感受,
与角色建立情感连接,与作者建立精神连接。
懂有不同的层次,表层的懂只停留在情节的叙述,真正的懂来自精神。
我们需要有一种意识,跳出自己所在的那口井, 改变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