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能装进财务报表里吗?
财务思维就是根据体检表结果,做健康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财务最重要的三张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1、资产负债表。它是公司的一张照片,让你看到的是一家公司的“高矮胖瘦”。
2、损益表。也叫利润表。
3、现金流量表。
从企业内部来看,这三张表它是管理和决策的工具;从企业外部看,它是最通用的商业语言。
为什么需要财务报表来进行沟通呢?
给买家提供一个判断的依据。
真实性是第一原则
财务报表的首要原则,就是真实性原则。
但真实不代表全部。
一家企业并不能被完整装进财务报表里。比如资产,这些无形资产(如技术、研发、人才)由于无法精准量化,所以会计准则不允许它出现在财务报表里。
二、资产边界:属于你的就是资产吗?
只有那些未来能够给企业创造利益的经济资源,才是资产。
由于会计准则的局限性,会导致财务报表中认定的资产和企业实际拥有的资源之间不完全对应。
研发支出是资产还是费用 ?
在互联网企业中,在这些财务高手眼中,研发支出并不是费用,而是资产。
研究发现,公司每增加1美元研发支出,这个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平均增加5美元。
现在的会计准则规定:研发的早期阶段,也就是“研”这个阶段的投入是费用,但是到了“发”这个阶段,就可以被记录成资产了。
所以,企业最值钱的资源,不一定会出现在财务报表里。
总结:财务高手看待资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点:一,只有在未来产生收益的经济资源,才是资产;二,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远远大于财务报表中记录的资产。
三、资产配置:怎么看懂一家公司的经营战略?
轻资产还是重资产
重资产企业资产配置的冥想特征,是固定资产和存货比例比较高。
企业只有不断往附加值高的区域移动和定位,才能持续发展。
轻资产企业的特征:拥有更多的经营现金流。
轻资产对企业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如果没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特别是对合作企业的把控能力,非常容易出现两个问题。
首先,产品质量可能失控。
其次,企业可能失去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和应对的灵活性。
一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款能力越差,坏账越多,经营风险就越高。
判断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应收账款的期限结构,财务上叫“账龄分析法”。简单说就是把应收账款拖欠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类,并按组估计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调查发现,应收账款逾期时间越长,收回的成功率越低。
总结:资产结构是观察资产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不同的资产配置中,可以看出一家公司运营模式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
四、负债经营:高负债等于高风险吗?
负债就是欠了别人钱,将来必须要还,这是义务。
负债率=公司的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调查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在42%左右。高于这个比例,公司破产的风险很大;低于这个比率,投资人和债权人对你的信心更大。
这样看来,负债率是公司经营的风险指示器。
注意要点:
1、负债率不能跨行业比较
金融、房地产和建筑这三个行业的负债率最高可达70%以上。食品、文化传媒和医药生物负债率最低,在40%以下。
正确的方法是和同行业中的其他公司比较。
2、高负债不代表面临危险
什么是风险?是无法预测又不可控的因素。
负债分两种:
1、由于经营方式产生的负债。比如“用他人的钱(OPM)”
2、金融性负债。就是企业需要偿还利息和本金这种性质的债务。这种债务越多,公司的风险越高。
负债性质决定负债风险。经营性负债属于低风险负债;金融性负债属于高风险负债。
3、风险要通盘看
导致一家破产的因素很多,负债知识其中一种。所以企业风险不是仅由负债决定的,需要通盘来评估。
五、隐藏负债:怎么看透一家公司的债务风险?
什么情况下会形成表外负债?
1、经营中自然产生的隐性负债。这类负债通常和经营特征有关。
财务高手在评估企业负债的时候,不仅看企业融资活动引起的负债,还会特别关注企业实际经营中可能蕴含哪些隐性负债。
2、刻意隐藏负债。
为了让报表上的负债率看起来更低,故意隐藏在报表外的。
刻意把负债隐藏在表外,这波操作是故意欺瞒投资者,也是违反会计准则的。
3、表外融资负债。比如资产证券化或者融资租赁带来的负债。
由于创新的融资方式带来的。比如:ABS,资产证券化。能够稳定产生现金的资产。
六、利润革命:近似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
赚钱,对应的是财务报表中的损益表。
1、利润革命与价值创造。
利润只衡量了盈利水平,却不能衡量盈利能力。因为它忽略了投资的一个重要隐形成本,那就是资金的机会成本。
会计利润没有考虑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会计利润是和“零”这个基准线比,只要大于零,就认为是在给股东创造价值。
正确的比较“基准线”,应该是投资人在其他类似项目书能够获得的收益,也就是把钱投资给你的机会成本。
2、什么是资金的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资金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会变化的。同一种资源在某些情况下是机会成本,在另一些情况下就变成沉没成本了。
3、铁路时代和会计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
总结:经济利润比会计利润更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
近似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
七、利润质量:可持续利润最可贵
怎么考察一家企业的利润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盈利可持续性。
财务高手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的利润当做有多少是可持续的呢?
把公司利润拆分,分别放到四个格子里。最需要关注的,是主要的、经常性的利润这一栏。
在管理者眼中,看待利润的方式有两种:
1、观察利润有多元视角。除了考察利润大小,还要考察利润的可持续性。
2、利润可持续性高的企业具有投资价值。
八、现金水平:手里的钱是越多越好吗?
盈利的公司也会破产。
现金持有水平是所有企业财务特征中,预测破产风险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所以企业破产,不是因为没有利润,而是因为没有现金了。
现金与利润的关系
会计制度为了强调付出的努力和所获得的成果之间相匹配,就遵循了“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的一个后果,是导致了利润和现金之间的错位。这是会计制度的一个局限。
现金越多越好吗?
现金比率=(现金+短期投资)/流动负债
短期投资是可以短期内赎回的投资。流动负债制度是那些一年内企业要支付的钱。
财务学者认为,企业持有现金越多,其实是在向外部传递三个危险信号:
1、说明公司没有好的投资机会,导致有钱没处花,只能放在银行赚取利息;
2、说明企业融资困难或者成本高。
3、过度的现金容易导致企业乱花钱。
总结:在管理者眼中,看待现金的方式有两种:
1、企业靠利润发展,但是靠现金流生存。
2、企业现金并不是越多越好。现金持有水平是平衡了资金风险和使用效率之后的结果。
九、现金结构:现金流为负,为何还能上市?
如果看一家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会发现现金被分成了三类:经营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
经营活动现金流是企业的自我“造血功能”。
筹资活动现金流是外部在给企业“输血”。
投资活动现金流是投资产生的现金支出。这相当于企业在“放血”。
经营活动现金为负,不要过度紧张
监管部门在看待企业现金的思维方式上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关注“现金流是否良好”转变为关注“现金流是否合理”。意思是,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呈现出的现金结构和状态,与他的经营特征和商业模式是否匹配。只要两者能互相印证,就是合理的。
收入是在服务完成后确认的,但是现金要等公司实际收到钱的时候才会增加。
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特征之间的相互印证,是财务报表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
现金流结构与企业生命周期
一种让企业现金流充裕的商业模式:OPM模式
用现金转化周期的指标来衡量一个企业OPM策略是否用的好.
现金转化周期=(应收账款周期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期天数+存货周转天数:指的是企业从别人那里回款的速度;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指的是企业给别人钱的速度。
从别人那里拿钱速度比给别人钱速度更快,OPM策略越成功。
总结:在管理者的眼中,现金流结构与企业生命周期有关。初创阶段的企业,应该更多关注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商业合理性;衰退阶段的企业,应该更多关注经营活动现金流水平。另外,可以用现金转化周期来判断企业资金运转效率。
十、财报实战:凡有表象,必有秘藏
分析一家公司的财务数据,两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竖着比”和“横着比”。
竖着比,是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也就是企业自身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
横着比,是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
总结:财务数字和商业模式之间的相互印证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判断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企业承诺的真实意图。
如果判断一条财务信息的合理性,可以用三个方法进行判断:历史数据分析;与其他企业的横向对比;以财务信息和商业常识进行相互印证。
十一、财报分析:如何识别财务造假?
搞侦破什么最重要?一是找线索;二是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
想要识别企业的财务造假,关键也是这两条思路。
找线索常用的方法是计算企业重要维度的财务指标,然后看哪些指标和行业平均水平有明显差异。也就是用“横着比”的方法。
总结:识别财务造假的两个重要步骤:
1、提炼财务线索,也就是通过计算主要的财务比率并与之前讲过的横着比,找出异常之处;
2、用财务线索和非财务信息互相印证,就能发现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造假。
十二、报表附注:字越小越重要
无论什么政策,只要出台后,在执行过程中特别容易出现动作变形的问题。
改变会计政策,怎么判断是合理还是企业在操纵利润?
1、看宏观环境是否有大的变化。比如通货膨胀。
2、和同行业其他公司比较。一般来说,公司的会计政策和同行业公司会保持一致。如果与大多数公司不一致,是财务操作的一个信号。
总结:关于财务附注的两个重点:1、考察企业财务情况,不仅要关注报表本身,还要关注财务报表附注中的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主要关注变更的政策,以及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差异。
另外,还可以使用“哈佛财务分析框架”来综合评价一家企业的财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