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不是个有能力的人,但一定是个热心的人。
年轻时身边亲友谁遇到点事,只要我知道,只要我有能力帮,都会义无反顾的热心张罗,尤其是自家弟妹,自己孩子,侄子外甥,那一个有点事,我都像操心自己的事一样亲力亲为。那时候是发自内心的认为,亲友中有一个过不好,自己就过不踏实。
这几年年岁大了,自己的精力跟不上,好多事已明显感受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尤其是越长大越发现,没有真正懂得别人的心思,即使再亲的人也一样。往往你以为的为别人,在对方看来是多管闲事,年岁大了,越发觉得真诚换来的往往是惹人烦,慢慢也明白了热心不是什么优点,而是一种“控制欲”,至少在外人眼里是这样。
当热心被当成是一种“控制欲”,其实是早已失去了本来的样子,就是一种罪过,一种对别人生活的干涉和打扰。
这几天外甥女的感冒持续好不起来,这在这一年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关键是她还不去看不吃药,甚至不吃饭。外甥女挑食这是妹妹最头疼的事,她吃东西单一,不爱吃的东西太多,几乎所有有营养的东西她都不吃。人是铁,饭是刚,一顿不吃饿的慌。不好好吃饭,有点头疼脑热就是大问题。除了挑食,外甥女还很有个性,固执得近乎令人绝望,她几乎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除非确实能让她认可的意见,一般情况她认定的事几乎很难改变。故此,家里的亲友包括妹妹,妹夫都认为外甥女体质弱,跟她的生活习惯和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长辈,外甥女现在在我校实习,按说我应该替妹妹执行起监督之责,可是我领教她的个性次数多了,也就缺乏热情了。记得外甥女上一年级时,有一次我检查作业时,发现她把“猪八戒”的“戒”字写成了“成”,我将正确的“戒”字写在本子边上,我盯着让她改了一行。结果我一出门她拿出本子,硬是又改成了“成”字,后来女儿发现了,让她再改,结果她说什么都不改了。后来我反思这件事认为,在孩子眼里,我是个长辈,她可以尊重我,但却不能因此放弃坚持自己的个性。
这样的事碰到的多了,慢慢的学会了“装聋作哑”,孩子们的事,外人的事能不插手就不插手。之所以吐槽这件事,也是因了女儿工作成家后相处时的一些感悟,这半年女儿工作有点忙,每次和我说话都像个爆竹,我一说到她不爱听的,或者有时候我说话的时机,与她不对,就会突然炸起来,搞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女儿二十八岁了,在上大学前每顿饭时,每晚睡前,每周末,假期都要和我腻在一起,一起玩,一起聊天,一起逛街。刚上大学时每个假期回来也是能粘就粘在身边,后来随着恋爱,工作,成家后就明显的对我失去了兴趣,失去了耐心。孩子长大了事情多,忙我都能理解,我也不是那种喜欢“自讨没趣”的人。就这样慢慢的孩子的事我也算是彻底放手了,她的不说的事我也不问,她主动说的,我也是采取多听少说,实在孩子要求出主意,我也是浅尝辄止,点到为止,涉及皮毛就好!
阿诺德·汤因比说:不要跟愚昧的人预警灾难,因为灾难就是为他们而来。一个人所有的苦难,都是这个人自己选择的结果。
人都喜欢被特殊对待。比如这样的句型:本来我……但为了你……这种感觉特别具有诱惑力,特别吸引人。基因底层对【与众不同】的追求,让渣男渣女显得特别香。好人没有反差感,他对谁都挺好的,只是对爱人更好一点而已。现实中,很好的感情不可能在特殊对待里产生。
过了这么多年,我也算是活明白了,变得迟钝起来,懒得热情了。终于发现了那些让我喜欢的人的特质:他们总是生机勃勃的,有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过多的干涉别人的生活,懂得人际交往的边界,不四处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言辞温和,与人为善,适度的野心。容得下生命的不完美,也经得起世事的颠簸,将人生的一切都根植于生活。现在的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